• ěr
  • sāo
  • sā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ā ěr sāo sāi

成语解释: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。

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不是信》:“还有一个小目的,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‘痛快’者,给他一个不舒服,使他恨得扒耳搔腮,忍不住露出本相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指人的神态

繁体字形:扒耳搔顋

英文翻译:scratch one 's head

扒耳搔腮的意思

扒:[bā]1.抓着;用手指紧紧扣住:扒着栏杆。2.刨;挖:扒土。3.剥;脱掉:扒羊皮。[pá]1.用手或耙子使东西聚拢或散开:扒草。扒土。2.用手搔、抓:扒痒。3.一种烹饪方法。先将原料(整块或整只的鸡鸭等)煮至半熟,再放到油锅里炸,最后用文火煮酥。4.窃取别人身上的财物:扒窃。扒手。
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
搔:用指甲挠:搔头皮。搔到痒处(比喻说到点子上)。搔首弄姿(形容卖弄姿容)。

腮:也叫腮帮子。两颊的下半部。

成语评论

哎呦,各位老铁,今天咱们来唠唠“扒耳搔腮”这个成语到底咋用。先抛个问题哈:啥时候你会急得“扒耳搔腮”?别急着往下看,先想想自己有没有经历过那种抓心挠肝的场面?

举个栗子,小明在考场里盯着数学卷子最后一题,又是挠耳朵又是搓脸,脑门上的汗珠啪嗒啪嗒往下掉。这时候老师路过,噗嗤一笑:“瞧这孩子扒耳搔腮的样儿,八成是卡壳了。”看吧,这成语活脱脱画出了人着急又没辙的状态。

不过您可能要问了:“这词儿跟‘抓耳挠腮’有啥区别?”嘿,问到点子上了!其实这俩就像双胞胎兄弟,意思差不多,不过“扒耳搔腮”更带点文绉绉的老味儿。好比说书先生一拍醒木:“列位看官,只见那猴儿扒耳搔腮,急得直打转。”是不是瞬间有画面感了?

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还爱用这词吗?以我观察啊,日常聊天可能更习惯说“急得团团转”,但要论起写文章搞创作,“扒耳搔腮”那可是个宝藏词汇。前两天刷到个段子:“程序员盯着报错代码扒耳搔腮半小时,最后发现是少了个分号。”您品品,这不比“着急”生动多了?

个人觉着吧,这类老成语就像传家宝,用对了地方能增色不少。不过可别逮着使劲造,好比吃饺子蘸醋——适量才够味儿。下次遇到火烧眉毛的事儿,不妨试试用这词儿形容,保管让人眼前一亮。

最后给各位提个醒:着急上火的时候,与其扒耳搔腮,不如泡杯茶定定神。您瞧,老祖宗留下的词儿里,不也藏着生活的智慧么?

"扒耳搔腮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