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uó
  • jué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pá luó tī jué

成语解释:爬罗:搜集;剔抉:筛选。指广泛地搜罗,精细地选择。
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占小善者率以录,名一艺者无不庸。爬罗剔抉,刮垢磨光。盖有幸而获选,孰云多而不扬?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指广泛地搜罗,精细地选择

繁体字形:爬羅剔抉

英文翻译:collect and select

爬罗剔抉的意思

爬:1.昆虫、爬行动物等行动或人用手和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:蝎子爬进了墙缝。这孩子会爬了。2.抓着东西往上去;攀登:爬树。爬绳。爬山。墙上爬满了藤蔓。3.由倒卧而坐起或站起(多指起床):他病得已经爬不起来了。在哪里跌倒,就在哪里爬起来。

罗:1.捕鸟的网:罗网。天罗地网。2.张网捕(鸟):门可罗雀。3.招请;搜集:罗致。网罗。搜罗。4.陈列:罗列。星罗棋布。5.一种器具,在木框或竹框上张网状物,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,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:绢罗。铜丝罗。把面过一次罗。6.过罗:罗面。把面再罗一过儿。7.质地稀疏的丝织品:罗衣。罗扇。轻罗。绫罗绸缎。8.姓。9.用于商业,12打(144件)为1罗。[英gross]

剔:1.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:把骨头剔得干干净净。2.从缝隙里往外挑(tiǎo):剔牙缝儿。剔指甲。3.剔除:挑剔。把烂了的果子剔出去。4.汉字的笔画,即挑(tiǎo)

抉:剔出;挑出:抉择。

成语评论

爬罗剔抉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,但它背后的意思其实很简单——就像在沙滩上捡贝壳,既要弯腰仔细寻找,又要挑出最漂亮的那颗。生活中哪些场景能用到它呢?来看几个例子。

场景一:学术研究中的“筛选智慧” 李教授正在准备新课题,面对堆积如山的文献资料,他笑着说:“这三个月的工作就是爬罗剔抉,把二十年前的过时数据全筛出去,留下的都是真金白银。”这时候学生问:“老师您怎么判断哪些资料有价值?”他指了指书架上泛黄的笔记:“就像淘金,先广撒网再精提炼。”

场景二:信息时代的必备技能 刷手机时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?小张刚点开购物APP,突然惊呼:“这些推荐算法太可怕了!上午搜过猫粮,现在满屏都是宠物用品。”这正是现代人需要的反向爬罗剔抉——不是我们筛选信息,而是信息在筛选我们。

自问自答:为什么这个成语不过时? 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都是大数据时代了,还需要人工筛选吗?其实越是这样,辨别的眼光越珍贵。就像AI绘画软件生成100张图,最终决定用哪张的,还是人类的审美判断。这种“人机协作”中的抉择过程,正是爬罗剔抉的现代演绎。

我自己整理书房时深有体会。去年搬家翻出大学时代的课堂笔记,原本打算全部扔掉,结果发现某页空白处写着外公生前教的毛笔字口诀。这种意外收获,恰恰印证了爬罗剔抉的魅力——重要的不仅是筛选本身,更是在过程中与过往的对话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能用在人际关系中。王阿姨张罗着给女儿相亲,嘴上说着“要全面考察”,其实心里早就列好了“985毕业、有房有车”的清单。女儿却觉得:“感情这事不能像超市挑苹果,总得有些意料之外的惊喜。”两代人的观念碰撞,让爬罗剔抉多了些人情温度。

下次当你面对选择困难时,不妨想想这四个字。它既不是草率决定,也不是犹豫不决,而是像老茶客品茗——先闻遍所有茶香,再端起最中意的那盏。毕竟,会筛选的人生,才能把精力留给真正重要的事物。

爬罗剔抉的造句

  1. 造句 作者看重的,是“爬罗剔抉”后的所考是否确凿无误,所论是否精审允当。
  2. 造句 他在史海中钩沉辑佚,于文物间爬罗剔抉,可谓板凳一坐十年冷,文章不写半句空,若论嘉惠后学、金针度人,这三本书名副其实。
  3. 造句 对出土文献更是爬罗剔抉,竭泽而渔。
  4. 造句 自己的书不够用,就跑到大学图书馆,遍翻典籍,爬罗剔抉,去伪存真。
  5. 造句 主编者在编著过程中,悉心探赜索隐,爬罗剔抉,尽力于无解处求得有解,为读者架起了一座智慧之桥。
  6. 造句 没有学养深厚、见识超卓之士来一番艰巨的去伪存真,爬罗剔抉,刮垢磨光,是不宜贸然搬上大学讲堂的。
  7. 造句 为考证一个人名,为将某一段历史叙述得更清楚、更准确,他翻藏书,查资料,在浩繁的史料中爬罗剔抉,反复推敲论证。
  8. 造句 后经胡德平、赵建伟两位先生将一直尘封于图书馆的抄本印出,苦心孤诣爬罗剔抉,注释校点出版了单行本,才终以全貌(残本)行世。
  9. 造句 这里头,透着一股拿历史闹着玩儿的惫懒劲儿,明知没人会去史籍里爬罗剔抉是否真称得上历史之最。
  10. 造句 从第一卷中可以充分看出,编者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,细心梳理,爬罗剔抉,把那些重要的能反映历史真相的有价值的史料都筛选了出来。

"爬罗剔抉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