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è
  • shì
  • nián
  • zhuàng
  • xī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iè shì mù nián,zhuàng xīn bù yǐ

成语解释:烈士:志向远大的英雄。已:停止,衰减。英雄到了晚年,壮志雄心并不衰减。

成语出处:三国·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宾语、分句;用于老年人

繁体字形: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

英文翻译:The old age of the martyr is full of ambition

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的意思

烈:1.强烈;猛烈:烈火。烈日。烈酒。性子烈。轰轰烈烈。兴高采烈。2.刚直;严正:刚烈。3.为正义而死难的:烈士。先烈。4.功业:功烈(功绩)。

士:1.古代指未婚的男子。2.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。3.士人:士农工商。4.军人:士兵。士气。5.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,在尉以下:上士。中士。下士。6.指某些技术人员:医士。护士。技士。助产士。7.对人的美称:烈士。勇士。女士。8.姓。

暮:1.傍晚:暮色。朝三暮四。2.(时间)将尽;晚:暮春。暮年。天寒岁暮。3.姓。

年:1.时间的单位,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,平年365日,闰年366日,每4年有1个闰年:今年。去年。2.用于计算年数:三年五载。在广州住了两年。3.每年的:年会。年鉴。年产量。4.岁数:年纪。年龄。忘年交。益寿延年。5.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:童年。幼年。少年。青年。中年。老年。6.时期;时代:近年。明朝末年。7.一年中庄稼的收成:年成。年景。丰年。歉年。8.年节:新年。过年。给大家拜年。9.有关年节的(用品):年糕。年货。年画。10.姓。

壮:1.强壮:健壮。身体壮。年轻力壮。2.雄壮;大:壮观。壮志。理直气壮。3.加强;使壮大:以壮声势。壮壮胆子。4.中医艾灸,一灼叫一壮。5.姓。6.壮族。原作僮。
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已:1.停止:争论不已。2.副词。已经:早已知道。3.文言副词。太:不为已甚。吾得仲父已难矣。4.后来;不多时:其母…见长蛇数丈入榻下,已忽不见。5.古又同“”。

成语评论

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这个成语,出自曹操的《龟虽寿》。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,其实说的就是英雄到了晚年,心里那股子冲劲儿还在。比如隔壁单元的张大爷,退休前是中学语文老师,现在每天带着社区里的孩子读古诗词,还张罗着办朗诵比赛。他说:“教书育人的事儿,哪有什么退休不退休?”

有人可能会问:人老了不是应该享清福吗,为什么还要折腾?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,说的不是“必须做大事”,而是“心气不灭”。就像小区门口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李师傅,七十多岁了还在研究怎么用手机直播教人修车。他说:“手艺人活到老学到老,闲着反而骨头疼。”

我曾在养老院见过一位前工程师,八十高龄还在用3D建模软件设计助老设备。他桌上贴着《龟虽寿》的打印稿,说每次看到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就浑身来劲。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尤其珍贵——随着寿命延长,我们的“暮年”可能比想象中更漫长,与其被动等待,不如主动创造。

但问题来了:普通人如何实践这种精神?其实不必惊天动地。认识的广场舞领队王阿姨,把原本松散的活动变成了有章程的老年健身社团,还带着队伍去参加公益演出。她说:“跳着跳着就跳出责任感来了。”这种把日常兴趣转化为持续价值的过程,正是成语的现实注解。

观察身边案例会发现,保持“壮心”的关键在于找到与年龄和解的方式。就像小区里的退伍老兵老赵,腿脚不便后改练书法,现在每逢春节就写对联送给邻居。他说:“拿枪的手握毛笔,照样能服务大家。”这种灵活调整目标的智慧,让暮年的壮志有了更温情的表达。

说到底,“烈士暮年”的动人之处,在于它打破了年龄的刻板标签。当七旬奶奶考取驾照自驾游,当退休教授在慕课平台开直播课,他们都在证明:生命的火焰可以自己添柴。或许我们不必人人做烈士,但那份不向岁月低头的精气神,值得在任何年纪被点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