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ǒ shàng nòng bīng
成语解释: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。
成语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5回:“泼魔苦苦用心拿我,诚所谓水中捞月;老孙若要擒你,就好似火上弄冰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指事情很容易办到
繁体字形:火上弄冰
英文翻译:Ice on fire
火:1.燃烧,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:火力。火烛。火源。火焰。烟火。火中取栗(喻为别人冒险出力,而自己吃亏上当,毫无所获)。2.紧急:火速。十万火急。3.指枪炮弹药等:火药。火炮。4.发怒,怒气:火暴。火性。5.中医指发炎、红肿、烦躁等的病因:肝火。毒火攻心。6.形容红色的:火红。火腿。7.古代军队组织,一火十个人。8.姓。
上:[shàng]1.方位词。位置在高处的:上部。上游。往上看。2.等级或品质高的:上等。上级。上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前的:上卷。上次。上半年。4.旧时指皇帝:上谕。5.向上面:上缴。上升。上进。6.姓。7.由低处到高处:上山。上楼。上车。8.到;去(某个地方):上街。上工厂。他上哪儿去了?9.向上级呈递:上书。10.向前进:老张快上,投篮。见困难就上,见荣誉就让。11.出场:这一场戏,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。这一场球,你们五个先上。12.把饭菜等端上桌子:上饭。上菜。上茶。13.添补;增加:上水。上货。14.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;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:上刺刀。上螺丝。15.涂;搽:上颜色。上药。16.达到;够(一定数量或程度):上百人。上年纪。⒁(又shǎng)上声:平上去入。17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1”。见〖工尺〗。18.表示由低处向高处:爬上山顶。19.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:锁上门。考上了大学。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。20.表示开始并继续:爱上了农村。[shǎng]指上声,“上2”shàng⒁的又音。[shang]1.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物体的表面:脸上。墙上。桌子上。2.用在名词后,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:会上。书上。课堂上。报纸上。3.表示某一方面:组织上。事实上。思想上。
弄:[nòng]1.手拿着、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:他又弄鸽子去了。小孩儿爱弄沙土。2.做;干;办;搞:弄饭。这活儿我做不好,请你帮我弄弄。把书弄坏了。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。3.设法取得:弄点水来。4.耍;玩弄:弄手段。舞文弄墨。[lòng]小巷;胡同(多用于巷名):里弄。弄堂。一条小弄。
冰:1.水在0℃或0℃以下凝结成的固体:湖里结冰了。2.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:刚到中秋,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。3.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:把汽水冰上。4.像冰的东西:冰片。冰糖。干冰。5.姓。
“火上弄冰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——火是热的,冰是凉的,放在一起会怎样?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事情处理得又快又轻松,就像冰块在火上迅速融化一样。比如你有个同事总是焦虑项目进度,但实际只需要按步骤推进,问题就解决了。这时候可以说:“别慌,这事儿就是火上弄冰,按计划来准没错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冰”而不是其他东西?其实这里藏着古人的智慧。冰遇火会迅速消融,比喻问题被快速化解,甚至不需要复杂手段。比如家庭矛盾爆发时,一句真诚的道歉可能像冰块碰上火堆,瞬间缓和气氛。这种“以柔克刚”的思路,正是成语的精髓。
不过要注意,这个成语并非万能公式。比如公司突发公关危机,如果简单照搬“火上弄冰”的思路,以为发个声明就能解决,反而可能火上浇油。这时候需要的可能是深入调查和系统整改。所以关键要分清:哪些问题是真能快速解决的“薄冰”,哪些是需要持续投入的“坚冰”。
我个人觉得,现代社会节奏加快,“火上弄冰”的思维其实很有现实意义。太多人习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,比如用冗长的会议讨论快递丢件的小事。这时候不妨提醒自己:找对方法,很多事真没想象中难。就像冬天暖手时哈口气,远比研究发热原理更直接有效。
下次遇到看似棘手的问题,不妨先停三秒。问问自己:这是需要慢慢凿的冰山,还是浇点温水就能化的冰碴?找准发力点,生活里其实藏着不少“火上弄冰”的巧妙解法。毕竟,智慧不在于用多大力气,而在于用对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