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ǎn qiāng bēi fèn
成语解释:满腔:充满心中。心中充满悲痛愤怒
成语出处:穆青《为了周总理的嘱托》:“吴吉昌满腔悲愤,他在家里对老伴激动地说:‘我相信总有一日,会重见青天……’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用于十分悲痛愤怒
繁体字形:滿腔悲憤
英文翻译:Filled with grief and indignation
满:1.全部充实;达到容量的极点:会场里人都满了。装得太满了。2.使满:满上这一杯吧!3.达到一定期限:假期已满。不满一年。4.全;整个:满身油泥。满屋子的烟。5.完全:满不在乎。满有资格。6.满足:满意。心满意足。7.骄傲:自满。满招损,谦受益。8.姓。9.满族:满人。
腔:1.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:口腔。鼻腔。胸腔。腹腔。满腔热血。2.(腔儿)话:开腔。答腔。3.乐曲的调子:高腔。花腔。昆腔。唱腔儿。唱走了腔儿。4.说话的腔调:京腔。山东腔。学生腔。5.用于宰杀过的羊(多见于早期白话):一腔羊。
悲:1.伤心:悲喜交集。2.怜悯:慈悲。3.悲壮:悲歌。
愤: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;发怒:气愤。义愤。公愤。愤世嫉俗。
“满腔悲愤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整个胸膛里充满悲痛和愤怒”。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遭遇不公或打击后,内心激烈的情感状态。比如,一位老将军在回忆战友牺牲的战役时,眼眶含泪道:“那一战,我们满腔悲愤,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敌军突破防线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“满腔悲愤和普通愤怒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情感的浓度和持续性。比如当员工发现公司长期克扣工资时,他们不是短暂生气,而是“攥着工资条,满腔悲愤地坐在办公室里,连呼吸都带着颤抖”——这种情绪已经积蓄到影响身心状态的程度。
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:屈原投江前所作的《离骚》,字句间尽是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的悲愤。这种情感如果得不到合理宣泄,可能会像高压锅持续加压,最终引发极端行为。
现代人如何处理满腔悲愤?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在家长会上红着眼眶说:“看到孩子被霸凌的视频,我整夜睡不着觉。”但后来她选择联合其他家长推动反霸凌机制。这说明悲愤本身不是问题,如何转化才是关键——就像用火山的热能发电,把破坏力转为建设力。
值得思考的是:为什么有些悲愤能激励人成长,有些却让人陷入泥潭?观察发现,区别在于是否找到具体行动目标。就像《水浒传》里林冲雪夜上梁山,悲愤化为反抗的动力;而祥林嫂反复念叨“我真傻”,悲愤就成了困住自己的牢笼。
在人际交往中,直接说“我满腔悲愤”反而容易引发对抗。更好的方式是像那位把客户投诉写成改进方案的销售经理:“当看到客户集体退单时,我整晚都在翻合同找漏洞,但最后发现是我们服务流程存在系统性缺陷。”这种表达既传递了强烈情绪,又指向了解决方案。
最后想说,情绪如同江水,堵不如疏。承认悲愤的存在,就像气象台预告台风,不是为了制造恐慌,而是为了做好应对准备。当我们学会把内心翻涌的能量转化为具体行动时,那些曾让我们窒息的悲愤,反而可能成为改变现状的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