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ǎn qiāng yì fèn
成语解释:满腔:充满心中。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
成语出处:马克·吐温《竞选州长》:“那些人满腔义愤,来势汹汹,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,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愤怒
繁体字形:滿腔義憤
英文翻译:Full of indignation
满:1.全部充实;达到容量的极点:会场里人都满了。装得太满了。2.使满:满上这一杯吧!3.达到一定期限:假期已满。不满一年。4.全;整个:满身油泥。满屋子的烟。5.完全:满不在乎。满有资格。6.满足:满意。心满意足。7.骄傲:自满。满招损,谦受益。8.姓。9.满族:满人。
腔:1.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:口腔。鼻腔。胸腔。腹腔。满腔热血。2.(腔儿)话:开腔。答腔。3.乐曲的调子:高腔。花腔。昆腔。唱腔儿。唱走了腔儿。4.说话的腔调:京腔。山东腔。学生腔。5.用于宰杀过的羊(多见于早期白话):一腔羊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愤: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;发怒:气愤。义愤。公愤。愤世嫉俗。
“满腔义愤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是武侠小说里大侠拔刀相助前的心理活动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。比如看到有人恶意破坏公共设施,你心里那股“想冲上去理论一番”的冲动,就是典型的满腔义愤——正义感像开水壶里的蒸汽一样顶得人坐不住。
为什么人会产生这种情绪? 其实这和大脑的“公平探测器”有关。研究发现,人类在看到不公事件时,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杏仁核会异常活跃,仿佛在说:“这不对!我得做点什么!”比如同事被上司无端甩锅,你明知真相却无法开口,这时候拳头捏紧、呼吸加快的状态,就是义愤的生理表现。
有个真实案例:某小区物业私自提高停车费,王阿姨在业主群里连发三条60秒语音,最后带着二十多个邻居去物业办公室“讨说法”。这种集体性的义愤往往能推动改变,但要注意“火候”——就像炒菜,火太大容易糊锅。去年某地消费者维权时砸了商家柜台,结果自己反而要赔偿,这就得不偿失了。
如何让义愤产生实际价值? 不妨学学杭州的“较真爷爷”。他发现超市标价和结算价格不符,不是当场发火,而是默默收集三个月证据,最终帮所有消费者追回了差价。这种“冷义愤”比热血上头更有力量,就像用手术刀代替板砖,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伤及无辜。
我观察到,移动互联网时代,义愤正在发生有趣的变化。朋友圈里为流浪动物发声的募捐、微博上对学术造假的集体声讨,都是新时代的义愤表达。有个大学生甚至用编程技能做了个“防诈骗地图”,把被骗经历转化为可视化的警示信息——你看,愤怒也能开出智慧的花。
最后想说,义愤就像身体里的警报器,提醒我们“有些事不该这样”。但成熟的做法不是跟着警报声乱跑,而是像消防员那样,先判断火情再选择灭火器。下次遇到让你气血上涌的事情时,不妨先做三个深呼吸,把“我要骂人”变成“我能做点什么”,这样的义愤才会真正照亮黑暗的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