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iǎo bù zú dào
成语解释:非常微小,不值得一提
成语出处:沙汀《老烟的故事》:“对于一个生活在空隙当中的人,却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!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非常微小
繁体字形:渺不足道
英文翻译:not worth mentioning
渺:1.形容水大:浩渺。2.渺茫:渺若烟云。渺无人迹。渺无声息。3.渺小:渺不足道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道:1.道路:铁道。大道。人行道。羊肠小道。2.水流通行的途径:河道。下水道。黄河故道。3.方向;方法;道理:志同道合。头头是道。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4.道德:道义。5.技艺;技术:医道。茶道。花道。书道。6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尊师重道。传道。卫道士。7.属于道教的,也指道教徒:道院。道士。道姑。老道。一僧一道。8.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:一贯道。9.线条;细长的痕迹:画了两条横道儿,一条斜道儿。10.姓。11.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。12.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13.说:道白。能说会道。一语道破。14.用语言表示(情意)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15.说(跟文言“曰”相当,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16.以为;认为:我道是谁呢,原来是你。
提到"渺不足道",许多人会联想到秋日路边飘落的枯叶——看似无关紧要,却构成了季节更迭的重要符号。比如某位社区志愿者曾说:"我做的这些服务就像往大海里撒盐,虽然渺不足道,但能改变潮水的咸度。"这句话生动展现了微小善举的潜在力量。
为什么说"渺不足道"的事物也有价值?十九世纪伦敦的街道改造给出了答案。当时工程师巴泽尔杰特设计的排水管直径仅比常规大15厘米,这个看似渺不足道的改进,却让城市抵御住了百年一遇的暴雨,至今仍在保护着千万市民。
在科技创新领域,这种"渺小中的伟大"更为明显。晶体管的发明者绝不会想到,他们创造的渺不足道的电子元件,会成为数字文明的基石。就像现代人难以想象,手机里指甲盖大小的芯片,承载着整个人类知识库的访问通道。
个人观察发现,当代社会存在有趣的认知错位:人们热衷于追逐"改变世界"的宏大叙事,却常忽视那些真正塑造生活的细微改进。其实就像拼图游戏,每块碎片都看似渺不足道,但当它们精准嵌合时,就能展现震撼人心的完整图景。
日常交流中灵活运用这个成语,能提升表达的精准度。比如评价同事的创意时可以说:"这个细节调整看似渺不足道,实际上解决了用户体验的关键痛点。"这种表述既肯定了价值,又保持了客观中立的立场。
当我们在时代洪流中感到自身渺小时,不妨记住萤火虫的启示:每只昆虫的光亮固然渺不足道,但当它们集体振翅时,整片森林都会被温柔的光晕笼罩。这种认知转变,或许正是应对现代焦虑的一剂良方。
值得思考的是,移动互联网时代放大了"渺小个体"的声量。十年前某个网友随手拍摄的短视频,可能成就今天千万粉丝的创作者。这种传播效力的指数级增长,正在重新定义"渺不足道"的内涵与外延。
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,个体的环保行为就像往火堆里添柴——虽然每根木柴的贡献渺不足道,但当亿万根木柴同时燃烧,就能驱散整个寒冬。这种集体行动的哲学,或许正是人类文明持续向前的底层逻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