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ù zú wéi dào
成语解释:足:值得;道:说。不值得一说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此女棋本下劣,枉得其名,不足为道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不足為道
英文翻译:Deficiency is the way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为:[wéi]1.做:有为。事在人为。敢作敢为。大有可为。2.充当:选他为代表。3.变成;成:一分为二。化为乌有。变沙漠为良田。4.是:十寸为一尺。5.姓。6.被(跟“所”字合用):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。7.常跟“何”相应,表示疑问或感叹:何以家为(要家干什么)?8.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,构成表示程度、范围的副词:大为高兴。广为传播。深为感动。9.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气:极为重要。甚为便利。颇为可观。尤为出色。[wèi]1.帮助;卫护:为吕氏者右袒,为刘氏者左袒。2.表示行为的对象;替:为你庆幸。为人民服务。为这本书写一篇序。3.表示原因、目的: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。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。4.对;向:不足为外人道。
道:1.道路:铁道。大道。人行道。羊肠小道。2.水流通行的途径:河道。下水道。黄河故道。3.方向;方法;道理:志同道合。头头是道。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4.道德:道义。5.技艺;技术:医道。茶道。花道。书道。6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尊师重道。传道。卫道士。7.属于道教的,也指道教徒:道院。道士。道姑。老道。一僧一道。8.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:一贯道。9.线条;细长的痕迹:画了两条横道儿,一条斜道儿。10.姓。11.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。12.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13.说:道白。能说会道。一语道破。14.用语言表示(情意)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15.说(跟文言“曰”相当,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16.以为;认为:我道是谁呢,原来是你。
“不足为道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是要人忽略某些事情,但它的真实含义是什么?其实它常用来形容那些微小到不值得讨论的事情。比如朋友聚餐时打翻一杯水,你摆摆手说“不足为道”,既化解了尴尬,又让气氛轻松起来。
为什么人们总爱强调“这事不值一提”?背后藏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。试想同事帮你修正PPT里的错别字,你回应“这点小事实在不足为道”,既表达了感谢,又暗示“我们不必在此耗费精力”。这种语言艺术就像社交场合的润滑剂,让日常互动更顺畅。
这个成语在生活中能怎么活用?超市排队被插队,与其争执不如说句“这点小事不足为道”;孩子打碎花瓶后忐忑不安,父母用这个词能瞬间缓解紧张。值得注意的是,过度使用可能显得敷衍——关键要分清场合,比如面对重要承诺时,这个词就不太合适了。
有个现象很有意思:越是忙碌的都市人,越容易把“不足为道”挂在嘴边。地铁里被踩到脚、外卖晚到十分钟,这些现代生活的小插曲,用这个成语消化确实能省下不少情绪能量。但反过来想,若把所有不如意都归类为“不足为道”,会不会错过反思改进的机会?这个度的把握,恰是智慧所在。
观察发现,善用这个成语的人往往具备两种特质:既懂得抓大放小聚焦重点,又能在必要时展现包容。就像老张处理团队矛盾时,总能把鸡毛蒜皮的争执定义为“不足为道”,同时紧盯项目核心进度。这种思维模式,或许正是高效人士的秘诀之一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我们说某件事“不足为道”时,是真的认为它无关紧要,还是在逃避更深层的沟通?答案没有标准,就像沙滩上的贝壳,有人觉得是珍宝,有人看作寻常。重要的是,这个词给了我们选择看待世界的角度,而这个选择权,始终握在自己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