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ēn
  • qiè
  • zhù
  • bá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ēn qiè zhù bái

成语解释:深刻而显明。同“深切著明”。

成语出处:宋 司马光《与薛子立秀才书》:“观足下之文……深切著白,使其人果举而行之,则足下虽未得位,而泽固施于民矣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深切著白

英文翻译:profound and obvious

深切著白的意思

深: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(跟“浅”相对,2.—3.同):深耕。深山。这院子很深。4.深度: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。这间屋子宽一丈,深一丈四。5.深奥:由浅入深。这本书很深,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。6.深刻;深入:深谈。影响很深。7.(感情)厚;(关系)密切:深情。两人的关系很深。8.(颜色)浓:深红。深绿。颜色太深。9.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:深秋。夜已经很深了。10.很;十分:深知。深信。深恐。深表同情。深有此感。11.姓。

切:[qiē]1.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:切西瓜。把肉切成丝儿。切断敌军退路。2.直线与圆、直线与球、圆与圆、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。[qiè]1.合;符合:文章切题。说话不切实际。2.贴近;亲近:切身。亲切。3.急切;殷切:迫切。恳切。回国心切。4.切实;务必:切记。切忌。切不可骄傲。5.用在反切后头,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。如“塑,桑故切”。见〖反切〗。6.姓。

著:[zhù]著作:名著。译著。[zhuó]1.同“着1”(zhuó)。2.同“着2”(zhuó)。[zhe]同“”(·zhe)。
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
成语评论

说到“深切著白”,很多人会疑惑:这个成语到底用在哪儿?举个例子,当老师批评学生抄袭作业时,可能会说:“今天咱们把话讲得深切著白——学术诚信是底线,任何借口都不能成为抄袭的理由。”这里的“深切著白”不仅点明了问题本质,还用直白的语言划清了原则边界。

有人问,这种表达方式和普通批评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态度和目的。比如同事间沟通项目进度延误,如果甲对乙说:“咱们深切著白地聊一次——你的拖延已经影响了整个团队,但我们可以一起重新规划时间。”这句话既坦率指出问题,又留出了改进空间,比单纯抱怨更有建设性。

在历史典故中也能找到影子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,他面对贵族阻挠直言:“变法之利深切著白,纵有万人唾骂,不敢以私废公。”这种清晰表达立场的态度,让反对者反而心生敬畏。可见“深切著白”不是粗暴直言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坦诚。

现代人常陷入“说真话伤人”的困境。试想朋友创业失败时,与其说“早就告诉你不行”,不如换成:“咱们深切著白地说,这次选址确实有问题,但你的执行力值得肯定。”既保住了对方尊严,又提供了有效反馈。这种沟通智慧,或许正是成语历久弥新的现实意义。

最后留个思考:当我们要求别人“深切著白”时,是否准备好了接受其中的真实?就像照镜子,既要看清脸上的瑕疵,也要记得擦去镜面的雾气。真诚对话从来都是双向的修行,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要求。

"深切著白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