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ú míng xū yù
成语解释:浮名:虚有的名声;虚誉:不实在的称誉。虚有的名声和不实在的称誉。
成语出处:明·桑绍良《独乐园》第三折:“欷歔,白发垂户老更癯,空有些浮名虚誉,不能够补衮衮朝班,则落的抱瓮村居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虚名
繁体字形:浮名虚譽
英文翻译:nominal
浮:1.停留在液体表面上(跟“沉”相对):浮萍。油浮在水上。浮云。脸上浮着微笑。2.在水里游: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。3.在表面上的:浮土。浮雕。4.可移动的:浮财。5.暂时的:浮记。浮支。6.轻浮;浮躁:他人太浮,办事不踏实。7.空虚;不切实:浮名。浮夸。8.超过;多余:人浮于事。浮额。9.姓。
名:1.名字;名称:人名。书名。命名。报名。给他起个名儿。2.名字叫做: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。3.名义:你不该以出差为名,到处游山玩水。4.名声;名誉:出名。有名。世界闻名。5.出名的;有名声的:名医。名著。名画。名山。6.说出:莫名其妙。不可名状。7.占有:一文不名。不名一钱。8.a)用于人:三百多名工作人员。录取新生四十名。b)用于名次:第三名。9.姓。
虚:1.空;空虚:弹不虚发。乘虚而入。2.不符合真实情况:弄虚作假。3.不自满:谦虚。4.害怕;勇气不足:心虚。胆虚。5.副词。白白地:虚度。6.虚弱:气虚。体虚。7.指政治思想、方针、政策等方面的道理:务虚。8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誉:1.名誉:荣誉。誉满全国。2.称赞:毁誉。誉不绝口。3.姓。
“浮名虚誉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说白了就是“虚头巴脑的名声”。比如有人拼命在朋友圈晒各种证书奖杯,实际工作中却连基础任务都搞不定,这就是典型的“追逐浮名虚誉”。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有人明知是虚名还要追求?其实答案很简单——就像小孩喜欢吹泡泡,泡泡再好看终究会破,但吹的那一刻的快乐是真实的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老王为了当上部门“年度优秀员工”,天天加班摆拍照片发工作群,结果季度考核时,他负责的项目数据垫底。这时候同事私下议论:“老王这优秀员工称号,真是浮名虚誉啊!”这种现象背后藏着什么逻辑?职场中的头衔就像衣服标签,穿着不合身的奢侈品,还不如纯棉T恤来得舒服实在。
有人可能会问:浮名虚誉真的一无是处吗?我倒觉得不完全是这样。比如刚创业的小公司适当包装品牌形象,就像包子铺把蒸笼摆得热气腾腾,虽然有点表演成分,但能快速吸引顾客注意。不过如果包子本身难吃,这种“虚誉”反而会加速口碑崩塌。所以关键要看“虚名”背后有没有真本事撑着。
看看娱乐圈就更明显了。某明星靠着买热搜维持曝光度,但提起代表作,观众只能想起他的绯闻八卦。这种靠水军撑起的知名度,就像用纸板搭的城堡,大雨一来就原形毕露。反观那些专注打磨演技的演员,可能十年默默无闻,但遇到好剧本就能一鸣惊人。这让我想起老家果园的枇杷树——急着催熟的果子酸涩,自然成熟的才清甜。
最后说个历史小故事。清朝贪官和珅富可敌国时,连家里的痰盂都是镶金的,但抄家时这些金银财宝反而成了罪证铁证。现在看这个典故,会发现古人早就看透:浮名虚誉就像烫金请柬,看着光鲜,拆开可能写着“鸿门宴”。真正活得通透的人,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修炼内功上,毕竟别人拿不走的,才是自己的真本事。
面对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排名焦虑,或许我们可以学学山间的竹子——前四年只长3厘米,第五年却能蹿到15米。那些看不见的扎根时光,远比表面的生长速度更重要。下次再被各种评比榜单搞得心浮气躁时,不妨泡杯茶,想想自己究竟想要成为“热搜常客”,还是“实力派选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