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àng
  • shēng
  • l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àng shēng làng qì

成语解释:怪声怪调

成语出处:清·无名氏《隔帘花影》第四回:“没的浪声浪气、放屁拉臊,精扯淡的话!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怪声怪气

繁体字形:浪聲浪氣

英文翻译:The sound of waves

浪声浪气的意思

浪:1.波浪:风平浪静。乘风破浪。白浪滔天。2.像波浪起伏的东西:麦浪。声浪。3.没有约束;放纵:放浪。浪费。4.逛:到街上浪了一天。5.姓。
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
浪:1.波浪:风平浪静。乘风破浪。白浪滔天。2.像波浪起伏的东西:麦浪。声浪。3.没有约束;放纵:放浪。浪费。4.逛:到街上浪了一天。5.姓。
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浪声浪气”?简单来说,它形容人说话或行为轻浮、夸张,甚至带点哗众取宠的意思。比如电视剧里有个角色挤眉弄眼地对同事说:“哎呀,您今天这身衣服真是‘艳压全场’!”边说边用手夸张地比划,引得周围人捂嘴偷笑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浪声浪气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表达方式真的有人用吗?其实生活中并不少见。公司团建时,小王突然捏着嗓子模仿领导讲话:“同志们!今年咱们必须超额完成KPI!”虽然逗得大家前仰后合,但经理的脸已经黑得像锅底。这说明“浪声浪气”用得好是幽默,用不好就容易变成冒犯。

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?我个人观察发现,在需要打破僵局的场合,略带夸张的语气确实能快速吸引注意力。就像朋友聚会冷场时,老李突然用戏腔念菜单:“来份糖醋里脊,要那酸甜适口的哟!”瞬间就点燃了气氛。但分寸感特别重要,去年同学会上有人模仿班主任训话,结果当事人当场离席,这就弄巧成拙了。

如何判断什么时候适合用?我的经验是观察三点:场合是否轻松、对象是否熟悉、目的是否善意。好比在儿童才艺展示会上,主持人用浮夸的语气喊:“让我们用雷鸣般的掌声欢迎小明星!”既符合场景又调动情绪。但要是医生拿着检查报告说:“哎哟你这指标高得能上天喽!”估计病人能吓出心脏病。

最后想说的是,语言就像调味料,用得恰当能让交流更生动。上周在菜市场,卖菜大姐举着胡萝卜吆喝:“瞧这胡萝卜红得跟灯笼似的,不买可就亏大发啦!”周围顾客都笑着掏钱。这种带着烟火气的“浪声浪气”,反倒成了市井生活的情趣点缀。

说到底,语言风格的运用就像走平衡木。过于正经显得呆板,过分浮夸又显油腻。下次听到有人“浪声浪气”时,不妨先别急着皱眉——也许对方只是想给平淡的日常加点料呢?

浪声浪气的造句

  1. 造句 只听一个女子浪声浪气地说道:“姐姐,干嘛不趁现在姐妹们都在,大家一起享用,难道你想一个人吃独食?嘻嘻嘻嘻……莫不是你看中了那个被你背回来的公子?”。
  2. 造句 这妖艳的女子轻飘飘来到他们面前,浪声浪气地说:“孩子们,你们已经体会到没有钱的滋味了吧。
  3. 造句 正自尴尬,忽听屋外一人浪声浪气地笑道:“好琴,好琴,如此良宵,得闻此曲,不亦乐乎。
  4. 造句 孙九娘浪声浪气的道:“呦!小兄弟,你着什么急,我说过了,你是我的!干嘛打扰我大哥好事呀!来来来!陪姐姐好好玩玩,包你开心!咯咯咯!”。
  5. 造句 性感女郎翘起的屁股扭来扭去,浪声浪气地就像猫戏老鼠一样。
  6. 造句 在走廊过道,他们看到了好几位袒胸露背的女人,浪声浪气地说着话,不由感到心里一热。
  7. 造句 见喜轿抬了进来,众人登时欢呼鼓噪,不少人浪声浪气,更有人要来掀轿帘,却又被家丁上前拉开。
  8. 造句 那公子一双眼笑得只剩下一条线,浪声浪气地说道:“小娘子,你不肯陪公子我喝花酒,那就太不地道了。
  9. 造句 一位矮个子女护士浪声浪气的说道。
  10. 造句 金美莲的红唇凑了上来,浪声浪气的成熟女声足可以燃烧这秋夜的一切。

"浪声浪气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