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ō shēng làng qì
成语解释:泼:泼辣;浪:放浪。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。形容撒泼的神态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,怕薛蟠心软意活了,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多用于女性
繁体字形:潑聲浪氣
英文翻译:Splashing sound and waves
泼:1.用力把液体向外倒或向外洒,使散开:扫地时,泼一点水,免得尘土飞扬。2.蛮横不讲理:撒泼。3.有魄力;有生气;有活力:他做事很泼。大伙儿干得真泼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浪:1.波浪:风平浪静。乘风破浪。白浪滔天。2.像波浪起伏的东西:麦浪。声浪。3.没有约束;放纵:放浪。浪费。4.逛:到街上浪了一天。5.姓。
气:1.没有一定的形状、体积,能自由散布的物体:气体。2.呼吸:没气了。气厥。气促。气息。一气呵成。3.自然界寒、暧、阴、晴等现象:气候。气温。气象。4.鼻子闻到的味:气味。臭气。5.人的精神状态:气概。气节。气魄。气派。气馁。6.怒,或使人发怒:不要气我了。气恼。气盛(shèng)。忍气吞声。7.欺压:受气。8.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:气功。气血。气虚。9.中医指某种症象:痰气。湿气。10.景象:和气。气氛。气韵(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)。
“泼声浪气”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形容人说话时嗓门大、语气冲,甚至带点粗鲁的感觉。比如菜市场里大妈砍价时喊:“你这萝卜蔫成这样还要五块?三块拿走!”——这种直来直往的交流方式,就是典型的泼声浪气。
为什么这个词常带贬义呢?其实和场景有关。老张在工地冲徒弟吼:“安全帽戴好!耳朵塞驴毛了?”乍听刺耳,实则是担心工人安危。这种特定场合的泼声浪气,反而透着人情味。这说明评价说话方式不能脱离具体情境。
现代职场能用泼声浪气吗?有个真实案例:设计总监在评审会上拍着图纸说:“这排版连我奶奶都嫌老气!”虽然语气夸张,但成功让团队意识到问题。关键在后续他补充了专业修改建议,让尖锐批评转化为有效沟通。可见表达方式需要配合解决问题的诚意。
有人觉得泼声浪气等于没教养,我倒觉得未必。北方胡同里的王婶逢人就喊:“穿这么少作死啊?冻出关节炎别找我借膏药!”话糙理不糙,透着街坊邻里的热乎劲。语言形式固然重要,但背后的善意更值得关注。
如何把握这个度?有个小窍门:想象自己在拍对方肩膀说话。比如改说“方案第三页的数据是不是再核对下?”,就比“这数据错得离谱”更容易被接受。语言就像调味料,麻辣鲜香各有所爱,关键是让听的人吃得下、消化得了。
观察发现,泼声浪气正在年轻群体中演变出新形态。游戏直播时主播大喊“这操作太下饭了”,实际是以夸张语气制造娱乐效果。语言就像活水,总在流动变化,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真实意图,而不是死守某个表达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