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óng yù cōng lóng
成语解释:浓郁:花草的香气浓重;葱茏:草木青翠茂盛。形容花草香气浓重,枝叶茂密青翠
成语出处:肖兵《太行青松》: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,山上那浓郁葱茏的松柏,巍然挺立,充满生机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风景描写
繁体字形:浓郁葱茏
英文翻译:Rich and verdant
浓:1.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;稠密(跟“淡”相对):浓墨。浓云。浓茶。浓眉。2.程度深:兴趣很浓。睡意正浓。3.姓。
郁:1.香气浓厚:馥郁。郁烈。2.姓。3.(草木)茂盛:葱郁。4.(忧愁、气愤等)在心里积聚:忧郁。抑郁。郁闷。
葱:1.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有辛辣味。包括大葱、分葱、细香葱等。多作调味品。2.青色:葱翠。
茏:古书上说的一种草。
提到“浓郁葱茏”,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?或许是一片枝叶繁茂的森林,或是夏日里阳光穿透层层绿叶的景象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草木茂盛、颜色深绿的状态,但它是否只能描述自然风景呢?
举个例子:清晨推开窗,小区花园里新栽的梧桐树已长得浓郁葱茏,叶片交织成天然的遮阳伞。这里既展现了植物生长的旺盛,也暗含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活愉悦感。值得注意的是,用具体场景替代抽象描述能让文字更有代入感。
有人会问:“这个成语能否用在非自然场景中?”实际上,某些创意用法能带来意外效果。比如描述团队氛围:“项目组的创意讨论会上,各种想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整个会议室弥漫着浓郁葱茏的思维活力。”这种打破常规的用法,反而让语言更富生命力。
在使用这类成语时,很多人担心词汇重复。我的建议是:尝试用近义词轮换。比如“苍翠欲滴”侧重色彩,“枝繁叶茂”强调形态,“绿意盎然”突出整体感受。下次描写春景时可以说:“河堤两岸柳丝摇曳,新芽初绽的嫩绿与远处松柏的浓郁葱茏相映成趣。”
个人看来,“浓郁葱茏”不仅是视觉描写,更承载着生机勃勃的象征意义。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,这个成语常出现在城市绿化报道中,比如:“经过三年生态修复,废弃矿场已变身为浓郁葱茏的湿地公园。”这种转变本身就充满希望感。
若想提升语言表现力,不妨结合五感体验。试想这样的画面:“暴雨过后的竹林,竹叶青翠得能掐出水来,潮湿空气里浮动着草叶清香,此刻的浓郁葱茏不仅看得见,还能触摸和呼吸。”多维度的描写能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。
回到最初的问题:如何让“浓郁葱茏”用得恰到好处?关键在于抓住“茂密而富有生命力”的核心特质。无论是描绘实体植物,还是比喻抽象概念,只要符合这个特质,就能为文字增添鲜活的画面感。就像老舍在《四世同堂》里写的:“槐树的浓荫把院子遮得绿幽幽的”,虽未直接使用成语,却传递出相同意境。
语言就像不断生长的植物,经典成语与现代表达方式的融合,恰似新枝与老干的交错生长。下次提笔写作时,不妨让“浓郁葱茏”这样的词语,成为你文字花园里的一丛翠竹,既保持传统韵味,又焕发新鲜气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