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ún lún tūn zǎo
成语解释:整个地吞下枣子。比喻笼统地接受,不加分析,食而不化。
成语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24卷:“今学者有几个理会得章句,也只是浑沦吞枣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形容读书不认真
繁体字形:渾淪吞棗
英文翻译:Hun enemy swallows jujube
浑:1.水不清;污浊:浑浊。2.糊涂,不明事理。3.全;完全:浑身是劲。浑似(完全像)。4.天然的:浑厚。浑朴。5.古又同“滚(gǔn)”:财货浑浑如泉源。
沦:1.沉没:沉沦。沦于海底。2.没落;陷入(不利的境地):沦落。沦陷。沦为奴隶。
吞:1.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:吞吐。吞咽。吞噬。狼吞虎咽。气吞山河。忍气吞声。2.兼并,侵占:吞没(mò)。吞并。吞蚀。吞占。
枣:1.枣树,落叶乔木,幼枝上有成对的刺,叶子卵形或椭圆形,花黄绿色。结核果,暗红色,卵形、椭圆形或球形,味甜,可以吃,也可入药。2.(枣儿)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Zǎo)姓。
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?明明读完一本书,合上封面却想不起任何细节;刚参加完培训,笔记写满三页纸,但同事问起课程内容时支支吾吾。这种"看似努力却无收获"的状态,用成语"浑沦吞枣"形容再贴切不过。
举个现实中的例子:小张为了准备资格考试,每天在地铁上刷两小时教学视频。三个月过去,他确实看完了全部200集课程,可模拟考试正确率始终在50%徘徊。这种学习方式就像把整颗枣子囫囵咽下,既尝不到甜味又可能呛到喉咙。视频画面在眼前闪过,知识点却没在脑中留下痕迹,这就是典型的"浑沦吞枣"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信息爆炸,快速阅读不是必备技能吗?这里存在关键区分——快速吸收与浅层接收有本质区别。就像品茶师能在十秒内判断茶叶品质,新手即便喝完整壶茶也分不清品类。真正的效率建立在理解基础上,而非单纯追求速度。
工作中常见这样的场景:新人接到任务就闷头开干,交成果时才发现完全跑偏方向。上周实习生小王就因此闹了笑话,领导让他整理行业报告,他花三天汇总了20份PDF,却漏掉了最重要的政策更新部分。这种"先做再说"的处事方式,本质上也是思维层面的"浑沦吞枣"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数字时代有了新注解。当我们刷着15秒短视频学习历史,用AI总结代替原著阅读,知识获取看似高效实则充满泡沫。就像超市货架上的浓缩果汁,方便快捷却失去果肉纤维的营养价值。或许我们应该学会在信息洪流中搭建过滤网,主动选择深度思考的"慢消化"模式。
下次遇到需要理解的新知识时,不妨试试"三问法":这个概念的核心是什么?与我已知的内容如何关联?具体能应用在哪些场景?就像吃枣时先观察果皮纹路,轻咬感受果肉弹性,最后细品回甘滋味。知识的吸收,终究需要留给思维足够的反刍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