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ài rán zì dé
成语解释:指身体感到不寻常的舒适的满足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指人的感觉
繁体字形:泰然自得
英文翻译:Calm and complacent
泰:1.平安;安宁:泰然。国泰民安。2.极;最:泰西。3.太;过甚:简略泰甚。富贵泰盛。4.姓。
然:1.对;不错:不以为然。2.指示代词。如此;这样;那样:不尽然。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3.然而:此事虽小,然亦不可忽视。4.副词或形容词后缀:忽然。突然。显然。欣然。飘飘然。5.又同“燃”。
自:1.自己:自动。自卫。自爱。自力更生。自言自语。自告奋勇。自顾不暇。不自量力。2.自然;当然:自不待言。公道自在人心。两人久别重逢,自有许多话说。3.姓。4.从;由:自小。自此。自古。自远而近。自北京出发。选自《人民日报》。来自各国的朋友。
得:[dé]1.得到(跟“失”相对):取得。得益。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。2.演算产生结果:二三得六。五减一得四。3.适合:得用。得体。4.得意:自得。5.完成:饭得了。衣服还没有做得。6.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,表示同意或禁止:得,就这么办。得了,别说了。7.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,表示无可奈何:得,这一张又画坏了!8.助动词。用在别的动词前,表示许可(多见于法令和公文):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。9.用在别的动词前,表示可能这样(多用于否定式):水渠昨天刚动手挖,没有三天不得完。[de]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已经完成(多见于早期白话):出得门来。[děi]1.助动词。需要: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。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?2.“得”的否定是“无须”或“不用”,不说“不得”。3.助动词。表示揣测的必然:快下大雨了,要不快走,就得挨淋。4.舒服;满意:这个沙发坐着真得。
泰然自若,到底怎么用才对?举个例子:老张家的水管突然爆了,水哗哗往外涌,邻居们慌得直转圈,老张却一边找工具一边说“没事,能修好”。这种面对突发状况不慌不忙的状态,就是泰然自若最生动的诠释。
有人可能会问:泰然自若和强装镇定有区别吗?关键在于内心是否真的稳定。比如面试时手心冒汗却硬挤笑容,这叫强撑;而真正泰然自若的人,会自然地调整呼吸节奏,把注意力放在问题本身而非结果上。就像园丁修剪枝叶,专注在修剪动作本身,而不是担心剪坏了怎么办。
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有多重要?看看急诊科医生就知道了。抢救室里仪器警报此起彼伏,家属情绪激动,但主刀医生依然有条不紊地下达指令。这种专业素养背后,正是泰然自若的心态在支撑——不是不紧张,而是懂得把紧张转化为精准判断。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越是经历过风雨的人,越容易展现这种特质。就像被风吹过的老树,枝干可能歪斜,根系却扎得更深。有位创业者在公司资金链断裂时,居然还能组织团队开复盘会,他说:“慌解决不了问题,把错误变成经验才有价值。”这种转化思维,正是泰然自若的深层智慧。
要注意的是,泰然自若不等于冷漠。见过有人面对家人重病仍面无表情,这其实是情感隔离。真正的泰然自若,允许情绪自然流动,就像大海允许浪花翻涌,但海底始终沉稳。有位消防员分享过:“冲进火场时心跳会加快,但手脚动作必须稳,这叫带着恐惧前进。”
培养这种心态有没有诀窍?我的经验是:先建立对事物的基本掌控感。就像学自行车,当你知道如何控制车把和踏板时,遇到石子路也不会轻易摔倒。日常可以从五分钟冥想开始,练习在信息轰炸中保持思绪清明,慢慢就会发现,面对意外时呼吸真的会变慢半拍。
下次遇到棘手情况时,不妨试试“暂停三秒”法则。给自己三个深呼吸的时间观察现状,往往就能找到突破口。毕竟,生活就像冲浪,浪头打来时,弯腰屈膝比硬抗更稳当。泰然自若的本质,或许就是懂得与变化共舞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