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ài lái pǐ wǎng
成语解释:否、泰:《周易》中的两个卦名。否:卦不顺利;泰:卦顺利;极:尽头。逆境达到极点,就会向顺境转化。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 否》:“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贞,大往小来。”《周易 泰》:“泰,小往大来,吉亨。”《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时过于期,否终则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厄运结束
繁体字形:泰來否往
英文翻译:Good times and bad times
泰:1.平安;安宁:泰然。国泰民安。2.极;最:泰西。3.太;过甚:简略泰甚。富贵泰盛。4.姓。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否:[fǒu]1.不是这样,表示不同意。2.否定:否决。否认。3.“是否”“可否”等表示“是不是”“可不可”等意思。[pǐ]1.坏;恶:否极泰来。2.批评人家的坏处:臧否人物(评论人的好坏)。
往:1.去:徒步前往。2.向;朝:往东。往何处去?3.过去的:往日。
“泰来否往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其实描述了一个特别常见的生活现象。简单来说,就是倒霉事过去了,好事自然就来了。比如有人刚失业时天天发愁,结果一个月后反而找到了更适合的工作——这不就是“否极泰来”的现实版吗?
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?它的核心其实是事物发展的规律:逆境不会永远持续,就像雨天之后总有晴天。古人用“否”(pǐ)代表不顺,用“泰”代表安好,四个字就画出了一条人生起伏线。比如你发现没?考试考砸了反而让人更清楚自己的弱点,下次备考时针对性调整,最后成绩比原来更好。
怎么判断“否”到底过没过去?关键要看事情是否出现转机信号。比如创业连续亏损三年(否),突然接到大客户订单(泰来的前兆);或者长期生病的老人开始主动下床走动(身体好转的迹象)。这些转折点往往藏在细节里,需要保持观察力。
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有价值的地方,是它教会我们用动态眼光看问题。去年邻居王阿姨的早点铺受疫情影响差点关门,她尝试做外卖后生意反而翻倍。这种触底反弹的经历,恰恰印证了“冬天再长,春天也会来”的自然规律。
生活中不妨做个实验:记录最近遇到的糟心事,在旁边标注可能存在的转机。三个月后再看,你会发现至少有一半的“坏事”都藏着意想不到的礼物。这种观察游戏不仅能缓解焦虑,还能培养对生活趋势的敏感度。
下次遇到困难时,可以试着对自己说:“现在可能就是‘否’的阶段,再坚持看看”。就像登山时遇到陡坡,我们知道山顶就在前方,脚步反而会更坚定。这种心态本身,往往就是迎来“泰”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