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í chē wǎ gǒu
成语解释:小泥车,小瓦狗。比喻无用或无价值的物品
成语出处:汉·王符《潜夫论》:“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,以巧诈小儿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玩具
繁体字形:泥車瓦狗
英文翻译:Clay car tile dog
泥:[ní]1.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。2.像泥的东西:印泥。枣泥。[nì]1.用灰、泥等涂塞:泥墙。泥炉膛。2.死板;不灵活:拘泥。
车:[chē]1.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:火车。汽车。马车。一辆车。2.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:纺车。滑车。水车。3.指机器:开车。车间。4.车削:车圆。车螺丝钉。5.用水车取水:车水。6.转动(多指身体):车过身来。7.姓。[jū]象棋棋子的一种。
瓦:[wǎ]1.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,一般用泥土烧成,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,形状有拱形的、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。2.用泥土烧成的:瓦盆。瓦器。3.姓。4.瓦特的简称。1秒钟做1焦的功,功率就是1瓦。[wà]盖(瓦):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,就等着瓦瓦(wǎ)了。
狗: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,舌长而薄,可散热,毛有黄、白、黑等颜色。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,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,有的用来帮助打猎、牧羊等。也叫犬。
“泥车瓦狗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怪,但实际生活中还真能遇到对应的场景。比如朋友老张最近沉迷收藏古董,花大价钱买了一堆仿制的陶罐和青铜器,摆在家里显眼处。有懂行的客人看了直摇头:“这些泥车瓦狗摆着好看,既不是真文物,也没有实用价值,何必呢?”这里的“泥车瓦狗”就生动点出了那些看似精致实则无用的东西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这个成语能精准形容华而不实的事物?其实成语源自古代丧葬习俗,泥车瓦狗本是陪葬的明器,表面光鲜却注定随泥土腐朽。就像现在某些网红餐厅,装修得金碧辉煌,菜品却难以下咽——食客拍完照就再也不会回头,这种“打卡经济”不正是现代版的泥车瓦狗吗?
工作中也常遇到类似情况。某科技公司去年推出智能水杯,能连蓝牙、测水质、提醒喝水,售价高达899元。结果消费者发现:杯子容量小、续航差,核心的喝水功能反被忽视。产品经理后来反思:“我们太执着于堆砌功能,反而造了个泥车瓦狗。”这个案例提醒我们,任何创新都不能本末倒置。
从个人经验看,泥车瓦狗现象背后藏着价值判断的偏差。邻居王阿姨总给孙子报昂贵的早教班,学马术、高尔夫这些“贵族技能”,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是画画。直到有天孩子哭着说“奶奶买的蜡笔都是摆设,根本不让我随便用”,老人才恍然大悟:原来自己追求的体面教育,在孩子眼里不过是不能触碰的瓦狗。
如何避免陷入泥车瓦狗的陷阱?有个简单办法:定期问自己“这东西的核心价值是什么”。就像选购家具,与其买雕龙画凤的红木太师椅,不如选把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椅。毕竟真正的好东西,应该是用着舒服,而不是摆着好看的。这个道理,放在生活各个领域都适用。
最后想到个有趣的对比:博物馆里的唐三彩明明是陪葬品,如今却成为历史见证;而某些直播间里金光闪闪的“限量款”,拆开快递就成了垃圾。可见事物的价值不在表面装饰,而在是否能经得起时间考验。下次遇到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时,或许该先擦亮眼睛,看清哪些是承载价值的真宝贝,哪些只是徒有其表的泥车瓦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