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ì bù kě yǎng
成语解释:哭泣得抬不起头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成语出处:洪深《编剧二十八问》:“他把书记大骂一顿,责她多管闲事;她正在泣不可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悲伤
繁体字形:泣不可仰
英文翻译:Can't cry
泣:1.小声哭:暗泣。哭泣。泣不成声。2.眼泪:饮泣。泣下如雨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仰:[yǎng]1.脸向上,与“俯”相对:仰首。仰望。2.敬慕:久仰。敬仰。3.依赖:仰承。仰赖。仰仗。仰人鼻息。4.旧时公文用语。上行文中用在“请、祈、恳”等字之前,表示恭敬;下行文中表示命令:仰即尊照。5.服下,指服毒:仰药(服毒药自杀)。仰毒。6.姓。[áng]古同“昂”,情绪高。
“泣不可仰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形容一个人哭得太过悲伤,以至于身体无法直起,只能低着头或弯着腰。比如:“听到亲人离世的消息,她瞬间泣不可仰,瘫坐在地上。”这里的场景既表达了极度的悲痛,也让人感受到情绪失控的状态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会给人强烈的画面感?关键在于“不可仰”三个字——它不仅描述哭泣的动作,还暗示了一种被情绪压垮的无力感。比如在小说中:“他蹲在角落泣不可仰,手里的信纸早已被泪水浸透。”这样的描写能让读者立刻联想到角色崩溃的瞬间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“泣不成声”有什么区别?前者更强调身体的姿态变化,后者侧重声音的断续。比如:“她泣不成声地讲述着遭遇,说到最后竟泣不可仰。”两个成语连用,能层层递进地表现情绪的剧烈波动。
在现代生活中,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其实很广泛。比如描述运动员错失奖牌后的反应:“颁奖仪式上,他紧握银牌泣不可仰,多年的训练画面在脑中闪回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文学性,又贴合当代语境。
个人认为,这类成语的价值在于精准传递复杂情感。当我们说“泣不可仰”时,比单纯说“大哭”多了三分诗意,少了两分直白。就像水墨画的留白,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。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场合,避免在轻松话题中显得突兀。
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该用这个成语?观察两个要素:一是情绪的强烈程度,二是身体反应的显著性。比如看到有人蜷缩着痛哭,或是扶着墙才能勉强站立,这时候用“泣不可仰”就比“流泪”更贴切。记住,好的语言表达就像相机对焦,关键要找准那个最清晰的瞬间。
下次遇到需要表达极致悲伤的场景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它就像文字工具箱里的精密仪器,用对了地方,能让描述瞬间生动起来。当然,也要注意语言的新鲜度——如果整段文字堆砌成语,反而可能削弱感染力。适度使用,方能画龙点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