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ò chǐ bù wàng
成语解释:没齿终生。一辈子也忘不了。
成语出处:汉 张衡《同声歌》:“乐莫斯夜乐,没齿焉可忘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没齒不忘
英文翻译:will never forget to the end of one 's days
没:[méi]1.无;没有:屋里没人。我没铅笔。2.副词。未;未曾:没红。没来过。[mò]1.沉下去:沉没。淹没。2.漫过;高过:水深没顶。积雪没膝。3.隐藏:出没无常。4.把财物充公:没收。5.完了;终结:没世(终身)。没齿(一辈子)。6.同“殁”:病没。
齿:1.牙12.物体上齿形的部分:锯齿儿。梳齿儿。篦子缺了几个齿儿。3.带齿儿的:齿轮。4.并列;引为同类:齿列。不齿于人类。5.年龄:序齿。齿德俱尊。6.说到;提起:齿及。不足齿数(shǔ)。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忘:忘记:喝水不忘掘井人。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。
“没齿不忘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。比如朋友在你低谷时主动借钱帮你渡过难关,你可能会说:“这份恩情,我真是没齿不忘!”这里的“没齿”指的是“一辈子”,整句话表达了感激之情的深刻与长久。
问题来了:为什么用“牙齿”代表时间?古人认为牙齿伴随人的一生,掉了牙齿意味着衰老甚至生命的终点。成语用“没齿”比喻时间的跨度,既形象又带着点沧桑感。
记得刚工作那年,部门主管手把手教我处理客户纠纷。如今十年过去,每当遇到类似情况,我依然会想起他说的话:“解决问题要先听懂对方的弦外之音。”这种职场启蒙带来的影响,确实让人没齿不忘。
有人问:和“永生难忘”有什么区别?前者更强调用一生践行承诺,比如父母常说“你小时候生病我背着你跑三公里找诊所的事,哪能忘记呢”。这种情感往往伴随着行动上的回馈,而不只是停留在记忆层面。
最近看到个暖心的新闻:环卫工人资助贫困生读完大学,学生工作后每月寄生活费给恩人。记者采访时他说:“当初馒头就咸菜供我读书的日子,我这辈子没齿不忘。”这种跨越阶层的善意,让成语有了真实的温度。
在我看来,现代社会节奏太快,“没齿不忘”的厚重感反而显得珍贵。当我们用这个词时,不仅是描述记忆的长度,更是在快消时代守护着某种郑重其事的情感契约。下次遇到值得珍藏的温暖时刻,不妨试试用这个词,比简单的“谢谢”更有力量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。试着在给长辈的手写信里用一次,比如“您教会我用毛笔写名字的那个下午,至今没齿不忘”。这种表达既传承文化,又让情感在时光里沉淀得更有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