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ěn yāo pān bìn
成语解释:形容姿态、容貌美好(特指男子)。
成语出处:南唐 李煜《破阵子》词:“一旦归为臣虏,沈腰潘鬓消磨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定语;形容身体过早衰弱
繁体字形:沈腰潘鬢
英文翻译:devastated
沈:[shěn]1.辽宁沈阳的简称。2.汁:墨沈未干。[chén]同“沉”。现在通常写作沉。
腰:1.胯上胁下的部分,在身体的中部:弯腰。两手叉腰。2.裤腰:这裤子腰太肥。3.指腰包或衣兜:我腰里还有些钱,足够我们零用的。4.事物的中间部分:山腰。树腰。半中腰。5.中间狭小,像腰部的地势:土腰。海腰。6.姓。
潘:姓。
鬓:鬓角,面颊两边靠近耳朵前面的地方;也指这个部位所长的头发:两鬓苍苍。
你知道“沈腰潘鬓”这个成语怎么用吗?比如看到同事突然瘦了十几斤,朋友开玩笑说:“你这是沈腰潘鬓要改行当模特啊?”这里既夸了对方体态变化明显,又带点岁月催人老的调侃。不过要注意,这词现在用得少,主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。
有人会问:“沈腰潘鬓到底啥意思?”其实拆开看更明白:“沈腰”指南朝沈约的细腰,形容人消瘦;“潘鬓”取自潘岳早生的白发,合起来既说体态变化又带年华老去的意味。就像我们看到老同学聚会照片感叹:“二十年不见,当年班草都成沈腰潘鬓的大叔了。”
在小说里见过这样的描写:“镜中映出沈腰潘鬓的身影,他才惊觉十年宦海沉浮带来的改变。”这种用法特别适合表达人物历经沧桑后的外形变化。有趣的是,现代人用这个词往往带着自嘲,比如健身打卡失败时写:“举铁三月,沈腰依旧;加班两载,潘鬓已成。”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妙在视觉对比——细腰显风流,白发见沧桑,组合起来有种矛盾的美感。就像看到退休的舞蹈演员,身姿依然挺拔但两鬓染霜,用“沈腰潘鬓”形容再贴切不过。不过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毕竟涉及年龄相关的话题容易敏感。
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太用这个成语?可能和审美变迁有关。现代人更关注健康美,单纯的“沈腰”已不是主流审美,而染发技术也让“潘鬓”不再必然与年龄挂钩。但不可否认,这个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成语,依然在特定场景里保持着独特的表达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