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àn qīng tóu bái
成语解释:谓书成人老。语出唐刘知几《史通·忤时》:“每欲记一事载一言,皆阁笔相视,含毫不断。故头白可期,而汗青无日。”
成语出处:语出唐·刘知几《史通·忤时》:“每欲记一事载一言,皆阁笔相视,含毫不断。故头白可期,而汗青无日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定语;用于文人等
繁体字形:汗青頭白
英文翻译:White with sweat
汗:[hàn]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,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。[hán]可汗(kèhán)的简称。
青:1.黑色:青布。青线。2.绿色(多用于植物)或蓝色(用于天空):青草。青天。3.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:踏青。看青。4.青年:老中青。5.青海的简称。
头:[tóu]1.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2.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。梳头。平头。分头。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。3.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。笔头儿。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4.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。提个头儿。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!5.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。蜡头儿。铅笔头儿。6.头目:李头儿。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。7.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。心挂两头。8.第一:头等。头号。9.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。头马。头羊。10.姓。[tou]1.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。石头。骨头。舌头。罐头。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。扣头。饶头。嚼头儿。看头儿。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准头。甜头儿。2.方位词后缀:上头。下头。前头。后头。里头。外头。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“汗青头白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,对吧?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常用成语,反而像是“汗牛充栋”和“头白齿豁”两个成语的混合体。先别急着困惑,咱们不妨拆开来看——古人用“汗青”指代史书,“头白”则形容年老,或许这个词组想表达“为写史书熬白了头”的意境?比如:“他埋头古籍三十年,真可谓汗青头白,只为还原历史真相。”这种自创的表达虽不严谨,倒也能让人会心一笑。
你可能想问:既然这不是标准成语,该怎么正确使用类似表达呢?举个例子,若想形容学者专注学术,可以说:“他埋首典籍半辈子,颇有皓首穷经的执着。”这里的“皓首穷经”既符合传统用法,又精准传达了终身钻研的精神。
有趣的是,语言本身就在不断进化。就像网络用语“细思极恐”被收入词典,或许未来也会有类似“汗青头白”的创新表达被认可。但现阶段,若在正式场合想强调治学精神,建议使用“韦编三绝”这类典故——比如:“考古团队韦编三绝的工作态度,让残缺的竹简重见天日。”这样既准确又有文化底蕴。
我始终认为,语言创新与规范之间需要平衡。就像“汗青头白”虽不符合传统,但它引发的讨论本身就在推动文化认知。下次遇到类似表达,不妨先查证再使用,既能避免误解,又能发现语言演变的趣味轨迹。毕竟每个时代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文化篇章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