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ín
  • shēng
  • guó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ín shēng guó jì

成语解释: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。

成语出处:《荀子 富国》:“如是则上下俱富,交无所藏之,是国计之极也。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

繁体字形:民生國計

英文翻译:national welfare and the people 's livelihood

民生国计的意思
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
国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药。5.姓。

计:1.计算:核计。共计。不计其数。数以万计。2.测量或计算度数、时间等的仪器:体温计。血压计。晴雨计。3.主意;策略;计划:计策。巧计。缓兵之计。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。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。4.做计划;打算:设计。为加强安全计,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。5.计较;考虑:不计成败。无暇计及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民生国计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到底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?举个简单的例子:政府推出医保政策,降低药品价格,这就是典型的“民生国计”体现——既保障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,又通过健康人群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说菜篮子工程也属于民生国计?”其实道理很直白。当超市里的蔬菜价格稳定、供应充足时,普通人买菜压力小了,就能把更多钱花在教育或消费上,这种良性循环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性,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大局考量。

教育领域的例子更有意思。某地新建三所公立学校,表面看是解决学位紧张,实际上还带动了周边就业。建筑工人有活干,老师有了岗位,家长能安心工作——这种“蝴蝶效应”正是民生与国计交织的生动写照。

个人观察发现,现在很多城市开始重视老旧小区改造。加装电梯、翻新管道看似是小事,但老年人上下楼方便了,年轻人租房选择多了,社区活力恢复后还能吸引商业投资。这种“小改善撬动大效益”的模式,恰恰印证了民生工程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。

最近热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,其实暗含双重逻辑。消费者买车更实惠是民生层面,而推动产业升级、减少石油依赖则是国家战略。这种政策设计就像搭积木,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发展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。

乡村振兴战略中藏着不少民生国计的智慧。当农村公路修到田间地头,老乡的苹果能卖进城,城里人能吃到新鲜农产品,物流网络完善还催生了直播带货新职业。这种双向流动的经济模式,让城乡差距在不知不觉中缩小。

最后看个历史对照:明朝张居正推行“一条鞭法”,把繁杂赋税简化为银两征收。虽然时代不同,但内核与现在简化行政审批异曲同工——减轻民众负担的同时提升国家治理效率,这种跨越时空的政策智慧,始终围绕着民生与国计的平衡展开。

民生国计的造句

  1. 造句 独也先铁木儿意气自豪,毫不把民生国计,系在心上,镇日里围炉御冷,饮酒陶情。
  2. 造句 加上这里实在没什么关系到民生国计的物产,也算是一个鸡肋地带。
  3. 造句 为政不在言多,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;当官务持大体,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。
  4. 造句 (十一)“为政不在言多,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;当官务持大体,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”。
  5. 造句 仍先由出使大臣知照各国,详译立会旧章,参酌中西,务期美善,其有裨民生国计者非浅鲜矣。
  6. 造句 为政不在多言,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;当官务持大体,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。
  7. 造句 “为正不在言多,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;为官务持大体,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。
  8. 造句 诸如“为政不在言多,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;当官务持大体,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。
  9. 造句 为政不在言多,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;当官务持大体,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。

"民生国计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