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áo máo tēng tēng
成语解释:形容不沉着,慌里慌张
成语出处: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91回:“见他们毛毛腾腾,北侠看着,有点诧异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方言
繁体字形:毛毛騰騰
英文翻译:Fluffy hair
毛:1.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;鸟类的羽毛:羊毛。鸡毛。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。2.东西上长的霉: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。3.粗糙;还没有加工的:毛坯。毛铁。4.不纯净的:毛利。毛重。5.粗略:毛估。毛算。6.小:毛孩子。毛贼(小偷儿)。7.指货币贬值:钱毛了。8.姓。9.做事粗心,不细致:毛手毛脚。毛头毛脑。10.惊慌:心里有点儿毛。这下可把他吓毛了。11.发怒;发火:把他惹毛了,你要吃大亏。12.一圆的十分之一;角。
毛:1.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;鸟类的羽毛:羊毛。鸡毛。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。2.东西上长的霉: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。3.粗糙;还没有加工的:毛坯。毛铁。4.不纯净的:毛利。毛重。5.粗略:毛估。毛算。6.小:毛孩子。毛贼(小偷儿)。7.指货币贬值:钱毛了。8.姓。9.做事粗心,不细致:毛手毛脚。毛头毛脑。10.惊慌:心里有点儿毛。这下可把他吓毛了。11.发怒;发火:把他惹毛了,你要吃大亏。12.一圆的十分之一;角。
腾:1.奔跑或跳跃:奔腾。欢腾。2.升(到空中):升腾。飞腾。3.使空(kòng):腾地方。腾出时间温功课。4.用在某些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反复、连续:翻腾。折腾。倒腾。闹腾。5.姓。
腾:1.奔跑或跳跃:奔腾。欢腾。2.升(到空中):升腾。飞腾。3.使空(kòng):腾地方。腾出时间温功课。4.用在某些动词后面,表示动作反复、连续:翻腾。折腾。倒腾。闹腾。5.姓。
最近朋友小李突然打电话来,说想聊聊职场压力。电话那头他连珠炮似的说着"文件没保存电脑就死机了""开会时PPT翻页器失灵",隔着手机都能感觉到他毛毛腾腾的状态。这让我想起上周在咖啡厅看到的场景:一位白领女士端着两杯咖啡小跑,结果被椅子绊到,深褐色的液体在地面画出歪扭的惊叹号。
什么样的情况算"毛毛腾腾"?仔细观察会发现,当人同时处理多件事却缺乏统筹时,就容易出现这种状态。比如边回微信边炒菜结果烧糊锅底,或者在地铁闸机口翻遍所有口袋找交通卡。这种慌乱往往源于对突发状况准备不足,就像上周我临时被通知主持会议,手忙脚乱整理资料时打翻了水杯,那份沾着水渍的汇报稿至今还在抽屉里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"毛毛躁躁"有什么区别?前者更像动态的忙乱状态,后者侧重性格特质。就像上周在公园看到两个放风筝的孩子,穿黄衣服的男孩总是扯断风筝线,这是毛躁;穿蓝裙子的小姑娘因为急着追飘走的风筝撞到长椅,这才是毛毛腾腾。这种区别在工作中更明显——总忘记保存文档是毛躁,而同时开八个窗口导致死机就是毛毛腾腾。
我发现现代人特别容易陷入这种状态。上周三早晨,我在便利店看到穿西装的中年男士,左手抓着三明治,右肩夹着手机,用手肘推门时公文包拉链突然崩开,文件像白鸽般散落。这让我想起心理老师说的"任务过载警报":当大脑接收的指令超过处理能力,身体就会启动这种慌乱的应激模式。
如何避免这种情况?有个简单方法值得尝试:设置物理缓冲带。比如出门前在玄关静立十秒检查物品,会议前用三分钟梳理流程。上周尝试这个方法后,我发现自己泡茶时再也没烫过手,通勤路上也不会总怀疑是否锁门。这就像给生活装了减震器,让每个动作都有个小小的停顿空间。
记得有次爬山遇到阵雨,同行的小伙子急着下山扭了脚踝,而拄着登山杖的老伯反而稳步到达山脚。这个对比让我明白: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不在速度,而在节奏。就像处理工作邮件时,先花两分钟区分轻重缓急,反而比同时回复五封邮件更有效率。那些看似耽误时间的准备动作,往往能避免更大的时间浪费。
黄昏的十字路口总能看到有趣的现象:抢黄灯的汽车往往要急刹,而匀速行驶的车辆却能平稳通过。生活里很多事都是这样,当我们学会把"毛毛腾腾"换成"稳稳当当",看似慢的节奏反而能走得更远。就像烘焙时耐心等待面团发酵,最终得到的面包会比匆忙烤制的更松软可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