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áo
  • jiē
  • shù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áo fà jiē shù

成语解释:竖:直立。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。形容极度恐惧、紧张的样子

成语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六回:“猛然间听的呼呼风响,杨忠觉得毛发皆竖,连忙起身,手掣宝剑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用于愤怒、惊吓等

繁体字形:毛發皆竪

英文翻译:All hair is vertical

毛发皆竖的意思

毛:1.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;鸟类的羽毛:羊毛。鸡毛。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。2.东西上长的霉: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。3.粗糙;还没有加工的:毛坯。毛铁。4.不纯净的:毛利。毛重。5.粗略:毛估。毛算。6.小:毛孩子。毛贼(小偷儿)。7.指货币贬值:钱毛了。8.姓。9.做事粗心,不细致:毛手毛脚。毛头毛脑。10.惊慌:心里有点儿毛。这下可把他吓毛了。11.发怒;发火:把他惹毛了,你要吃大亏。12.一圆的十分之一;角。
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
皆:都;都是:比比皆是。尽人皆知。有口皆碑。放之四海而皆准。

竖:1.跟地面垂直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竖井。竖琴。2.从上到下的;从前到后的(跟“横”相对):画一条竖线。竖着再挖一道沟。3.使物体跟地面垂直:竖电线杆。把柱子竖起来。4.汉字的笔画,从上一直向下,形状是“。”。5.年轻的仆人:竖子。

成语评论

毛发皆竖”这个成语,到底适合用在什么场景里呢?想象一下,你独自走在深夜的巷子里,突然一阵冷风掠过,背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——这时候如果说“吓得我毛发皆竖”,是不是特别贴切?这种夸张的表达,其实是为了突出瞬间的强烈恐惧感。

比如《聊斋志异》里有个故事:书生夜宿荒庙,忽见窗外飘过白影,定睛一看竟是长发女鬼,顿时“毛发皆竖,冷汗浸衣”。这里用“毛发皆竖”不仅描述了生理反应,更让读者同步感受到那种脊背发凉的氛围。类似的场景放在现代,或许可以这么用:“看完那部恐怖片,主角掀开井盖的镜头让我毛发皆竖,整晚开着灯才敢睡觉。”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夸张的成语?其实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——通过放大身体反应来传递情绪强度。就像我们说“笑掉大牙”并不是真掉了牙齿,“毛发皆竖”也不是真要测量汗毛角度,而是用视觉化的语言让情感表达更鲜活。

不过要注意使用分寸。如果用来描述被老板叫去谈话的紧张,说“接到会议通知时我毛发皆竖”就显得用力过猛。但如果是写探险小说主角面对悬崖断桥,用这个成语就能瞬间拉高危机感。个人觉得,这类成语就像烹饪时的辣椒,少量使用能提味,滥用反而会破坏整体口感。

有趣的是,现代人虽然少用“毛发皆竖”来描述日常恐惧,但在悬疑剧、密室逃脱这类强刺激场景里,它依然能找到生存空间。下次看鬼片时不妨留意,当镜头突然切到狰狞鬼脸,说不定你的身体会先于大脑理解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。

语言始终在流动变化,但某些成语就像琥珀里的昆虫,永远封存着人类最原始的恐惧本能。当我们说“毛发皆竖”时,其实是在用祖先流传下来的方式,与千万年前那个在荒野中警惕危险的自己产生共鸣。

毛发皆竖的造句

  1. 造句 战斗圈内瞬间变成了雷光电海,电的无尘毛发皆竖。
  2. 造句 更何况,这洞府古怪的很,时时有阵阵阴风吹过,让人毛发皆竖,不寒而栗。
  3. 造句 空旷的山坳内,冯玉书凄厉的惨叫声回荡不息,令人毛发皆竖。
  4. 造句 正犹豫间,脚边突然窜出一个活物,绵绵软软穿草而入,惊得我毛发皆竖,脑中立刻闪现出一个吐着毒芯的大花蛇。
  5. 造句 ‘汪汪………吼!’几条家犬被铁链拴住,但是却凶相毕露,对着自己面前什么都没有的地方狂吠,全身的毛发皆竖。
  6. 造句 这些鏖战后留下的残尸,横七竖八的铺满目所能及的地方,那种惨不忍睹的、扭曲的诡异姿势让人毛发皆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