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ér
  • xiǔ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ò ér wú xiǔ

成语解释:殁:死。人虽然死了,名声或事业长存

成语出处:唐·杨炯《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》:“凭风云于异代,照日月于殊涂,死者有知,殁而无朽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名声或功绩等

繁体字形:殁而無朽

英文翻译:Dead but immortal

殁而无朽的意思

殁:死:病殁。也作没。
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
朽:1.腐烂:腐朽。2.衰老:老朽。

成语评论

殁而无朽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形容一个人虽然离世了,但他的精神、成就或影响力却能长久留存。比如一位科学家发明了改变世界的技术,即使他去世了,这项技术依然被后人使用,这就是“殁而无朽”的典型例子。

为什么人们追求“殁而无朽”?其实这背后藏着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思考。有人说“死亡不是终点,遗忘才是”,当一个人被记住,他的故事被传递,某种意义上他就“活着”。比如我们至今还在学习孔子的思想,讨论达芬奇的画作,正是因为他们的贡献超越了时间限制。

换个角度看,普通人的故事同样可以“殁而无朽”。老家有位老木匠,他做的家具结实耐用,孙子现在还在用他五十年前做的木柜。每次看到这个柜子,家人就会讲起他的故事——这不就是普通人的不朽吗?生命的延续不一定需要惊天动地,真诚的付出自会留下痕迹。

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“不朽”?有个有趣的观察角度:看他的影响力是否形成持续的正向循环。比如作家鲁迅,他批判旧社会的文章至今仍在引发思考,这种能持续激发新思考、新行动的力量,才是真正的“不朽”。而单纯靠权势或财富堆砌的名声,往往随着时代变迁烟消云散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追求“不朽”是不是太功利了?我倒觉得关键在于出发点。如果是为了给世界留下美好而行动,这种追求本身就有价值。就像种树的人,未必能看到树荫参天,但只要树在生长,就能持续为后人遮阳挡雨。或许生命最动人的地方,就在于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“种树者”。

最后分享个小发现:当我们主动记录身边人的故事,教孩子长辈的人生智慧,其实就是在参与创造“不朽”。每个普通人的闪光点都值得被记住,这种代际传递的记忆链,让人类文明始终保持着温度与厚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