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ǐ shēng yǒu mìng,fù guì zài tiān
成语解释: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。
成语出处:《论语 颜渊》:“子夏曰:‘商闻之矣,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’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宿命论
繁体字形: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
英文翻译:Life and death make us rich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命:1.动植物的生活能力:生命。救命。逃命。拼命。命脉。性命。相依为命。2.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、寿数等:天命。命相(xiàng)。命运(a.迷信指生死、贫富和一切遭遇;b.喻发展变化的趋向,如“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”)。3.上级对下级的指示:奉命。遵命。命令。使命。4.给予(名称等):命名。命题。命意。5.指派,使用:命官。
富:1.财产多(跟“贫、穷”相对):富裕。富有。富户。农村富了。2.使变富:富国强兵。富民政策。3.资源;财产:富源。财富。4.丰富;多:富饶。富于养分。5.姓。
贵:1.价格高;价值大(跟“贱”相对):绸缎比棉布贵。春雨贵如油。2.评价高;值得珍视或重视:宝贵。可贵。3.以某种情况为可贵:人贵有自知之明。锻炼身体,贵在坚持。4.地位优越(跟“贱”相对):贵族。贵妇人。达官贵人。5.敬辞,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贵姓。贵国。高抬贵手。6.姓。
在:1.存在;生存:精神永在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父母都在。2.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: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。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。3.留在:在职。在位。4.参加(某团体);属于(某团体):在党。在组织。5.在于;决定于:事在人为。学习好,主要在自己努力。6.“在”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,下面多连“不”:在所不辞。在所不惜。在所不计。在所难免。7.表示时间、处所、范围、条件等:事情发生在去年。在礼堂开会。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。在他的帮助下,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8.正在:风在刮,雨在下。姐姐在做功课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”这句话到底怎么用?举个真实的例子:当朋友因突发疾病住院时,有人安慰家属说:“别太自责,生死的事谁也说不好,老祖宗都讲‘死生有命’,咱们先把眼前能做的做好。”这句话既承认了生命的无常,又引导人聚焦当下行动。
有人问:这成语是不是让人躺平认命?其实完全相反。明代商人沈万三做生意屡遭官府打压,却总说“富贵在天,但求无愧于心”,他依然坚持诚信经营,后来成为江南首富。这说明“认命”不等于“认输”,而是带着清醒认知继续努力。
现代人怎么活用这个智慧?比如创业者面对市场波动时说:“成不成看运气,但准备功夫必须做足。”这种态度既保持了对现实的敬畏,又守住了拼搏的劲头,比单纯喊“人定胜天”更显成熟。
最有趣的矛盾点在于:承认天命反而让人更勇敢。就像登山者明知天气不可控,依然会检查每颗纽扣是否系牢。这种“尽人事”的踏实感,恰恰来自对“听天命”的深刻理解。把不可控因素提前纳入考量,行动时反而少了很多无谓的内耗。
有个容易被忽略的角度:这句话其实在教我们区分可控与不可控。就像农民可以选种子施肥,但无法决定是否闹蝗灾。认清这个界限后,我们会把焦虑转化为具体行动,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,其他交给时间——这种思维方式,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尤其珍贵。
最后想分享个观察:那些真正活明白的人,往往既不信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狂妄,也不陷入“一切都是注定”的悲观。他们就像老船工,既熟知潮汐规律,又认真修补每处船板。这种在敬畏中前行的姿态,或许才是这句古训最生动的现代注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