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áng
  • zhěn
  • jiè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ǐ wáng zhěn jiè

成语解释:枕藉:纵横相枕而卧。形容死的很多。

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执政大屠杀记》:“那时前后都有枪弹,人多门狭,前面的枪又极近,死亡枕藉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死亡枕藉

英文翻译:Death and subjugation

死亡枕藉的意思

死:1.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:死亡。死人。这棵树死了。死棋。死火山。2.不顾生命;拼死:死战。死守。3.至死,表示坚决:死不认输。死也不松手。4.表示达到极点:笑死人。高兴死了。死顽固。5.不可调和的:死敌。死对头。6.固定;死板;不活动:死脑筋。死心眼。死规矩。死水。开会的时间要定死。7.不能通过:死胡同。死路一条。把漏洞堵死。

亡:[wáng]1.逃:逃亡。流亡。2.失去:亡佚。亡羊补牢。3.死:伤亡。死亡。4.灭:灭亡。亡国奴。救亡。兴亡。[wú]古同“”,没有。

枕:1.枕头:枕套。凉枕。2.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:枕戈待旦。他枕着胳膊睡着了。3.姓。

藉:[jiè]1.另同“”2.垫在下面的东西:以茅草为藉。3.垫;衬:藉地而坐。[jí]1.践踏;凌辱。2.另同“

成语评论

死亡枕藉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沉重,但它到底在描述什么场景呢?举个例子:在历史书中读到,某次大战结束后,城墙下尸体堆积如山,幸存者甚至找不到落脚的地方——这种“死亡枕藉”的画面,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,也提醒人们和平的可贵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真实历史事件中吗?”其实不然。比如小说里描写瘟疫蔓延的章节,作者写道:“村落十室九空,道路上死亡枕藉,连乌鸦都盘旋不去。”这里并非记录真实数据,而是通过文字传递灾难的压迫感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产生了新用法。某篇探讨过度加班现象的文章这样比喻:“深夜的办公楼里,咖啡杯在工位间死亡枕藉。”虽然用词夸张,却生动传达了打工人的疲惫状态。这种创造性使用,让古老成语焕发了新生命。

为什么人们总用这个略显骇人的成语?我认为它像一面镜子,既照见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,也映照出当代社会的隐忧。当我们说“游戏厅里抓娃娃的尸体死亡枕藉”时,其实是在用黑色幽默消解生活的压力——这正是汉语灵活生动的魅力所在。

下次在诗词鉴赏或新闻报道中遇到“死亡枕藉”,不妨多停留片刻。它可能正在讲述某个重要转折点,或是邀请我们思考:如何避免让这样的场景从比喻变成现实?毕竟,每个成语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智慧胶囊,关键看我们怎么拆解其中的深意。

死亡枕藉的造句

  1. 造句 昨年京师瘟疫大作,死亡枕藉,十室九空,甚至户丁尽绝,无人收敛者。
  2. 造句 如今乘我内忧正急,天灾突起,遍地灾民死亡枕藉,举国上下正在救死扶伤不上暇之日,空出重兵,占我沈阳、长春、安东、营口等地,其蛮横至何程度尚不可知。
  3. 造句 虽然死亡枕藉,但这次打击对全美的邪教都产生巨大的威慑作用,李洪志、文鲜明等邪教教首在美国都要老老实实,不敢乱说乱动。
  4. 造句 此时第二线战斗群业已使用完毕,加以全线肉搏竟日,死亡枕藉。
  5. 造句 村人埋不胜埋,只泥堵其窗户,希图苟安于一时,以致近日各县疫病流行,死亡枕藉。
  6. 造句 更不料祸不单行,秀春一家,既因秀春有病,大家没有了兴致,偏偏那年疫病盛行,村中死亡枕藉,秀春的父母也就在那时相继去世。
  7. 造句 削减政府开支、减税、开放行业管制、打破工会力量等口号响彻云天,沉重债务负担之下的发展中国家,更是哀鸿遍地,死亡枕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