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áo sāi fěn liǎn
成语解释:形容女子粉红色的面颊。
成语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1回:“桃腮粉脸,描两道细细春山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女性
繁体字形:桃顋粉臉
英文翻译:Peach face
桃:1.桃树,落叶小乔木,小枝光滑,叶子长圆披针形,花单生,粉红色。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多有短绒毛,味甜,是常见水果。核仁可入药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形状像桃儿的东西:棉桃。棉花结桃了。4.指核桃:桃酥。5.姓。
腮:也叫腮帮子。两颊的下半部。
粉:1.粉末:面粉。藕粉。花粉。把绿豆磨成粉。2.特指化妆用的粉末:香粉。涂脂抹粉。3.用淀粉制成的食品:凉粉。粉皮。4.特指粉条或粉丝:绿豆粉。菠菜炒粉。5.变成粉末:粉碎。粉身碎骨。石灰放得太久,已经粉了。6.粉刷:墙刚粉过。7.带着白粉的;白色的:粉蝶。粉连纸。8.粉红:粉色。粉牡丹。这块绸子是粉的。
脸:1.头的前部,从额到下巴:圆脸。洗脸。2.(脸儿)某些物体的前部:门脸儿。鞋脸儿。3.情面;面子:丢脸。不要脸。4.(脸儿)脸上的表情:笑脸儿。把脸一变。
“桃腮粉脸”这个成语,你第一次听到可能会联想到春日里盛开的桃花。比如:“早春的公园里,晨跑的姑娘双颊泛着自然的红晕,真可谓桃腮粉脸映朝阳。”这里既描绘了健康的气色,又暗含了青春活力的意象。
有人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年轻女性吗?”其实不然。在古典文学中,“桃腮粉脸”常指代面容姣好者,比如《红楼梦》描写宝钗时有类似表述。现代用法更灵活,比如:“幼儿园老师俯身指导孩子时,被暖气熏得桃腮粉脸,倒显出几分童真。”可见适用对象并不受年龄限制。
再来看个生活场景:“火锅店里热气腾腾,几杯桂花酿下肚,老张那张桃腮粉脸愈发红润,竟比年轻时还要精神三分。”这个例子打破了成语的常规用法,说明只要符合“面色红润如桃”的特征,用在中年男性身上反而能产生幽默效果。
有人疑惑:“这种文绉绉的说法会不会过时?”我曾在咖啡馆听见年轻人打趣:“你今天这腮红打得真是桃腮粉脸本脸了。”可见只要使用得当,古语也能焕发新意。关键要抓住“自然红润”这个核心,比如形容运动后的健康气色:“刚打完网球的王阿姨,桃腮粉脸的样子完全看不出已年过五十。”
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画面感。相较于直白的“脸色红润”,它用桃花作比,既保留古典韵味,又能激发想象力。下次看到小朋友在雪地里玩耍时红扑扑的脸蛋,不妨试试说:“这群小淘气冻得桃腮粉脸的,倒像枝头挂着的水蜜桃。”你会发现中文的生动之美,往往藏在那些看似老派的表达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