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óu rú guǎ duàn
成语解释:柔茹:柔软。指处事软弱,不果断。亦作“柔懦寡断”。
成语出处: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亡征》:“缓心而无成,柔茹而寡断,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,可亡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人不果断
繁体字形:柔茹寡斷
英文翻译:Be indecisive
柔:1.软(跟“刚”相对):柔软。柔韧。柔枝嫩叶。2.使变软:柔麻。3.柔和(跟“刚”相对):柔情。温柔。她的性子很柔。4.姓。
茹:1.吃:茹素。含辛茹苦。2.姓。
寡:1.少;缺少(跟“众、多”相对):寡欢。寡言。寡不敌众。孤陋寡闻。2.淡而无味:清汤寡水。3.妇女死了丈夫:守寡。寡居。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“柔茹寡断”这个词听起来有些陌生,但拆开来看,“柔”指柔软,“茹”有忍受、退缩的意思,合起来就是形容一个人遇事容易退缩、拿不定主意。比如有人想换工作,既担心新环境适应不了,又舍不得现在的稳定收入,纠结了半年还没行动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柔茹寡断”。
有人会问:犹豫不决真的都是坏事吗?其实未必。比如挑选理财产品时,多对比风险收益反而是负责任的表现。但若连“午饭吃什么”这种小事都要反复纠结半小时,就可能影响生活效率了。关键要看决策的价值和影响范围。
我曾在团队项目中见过这样的案例:设计师小王对方案A和B都很满意,反复修改导致项目延期两周。后来他意识到,与其追求完美,不如先完成再优化。这种“先开枪再瞄准”的思维,帮他摆脱了柔茹寡断的状态。
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陷入决策困境?心理学研究发现,过度依赖外界评价的人往往决策困难。就像网购时反复查看商品差评,反而越看越不敢下单。培养“允许试错”的心态很重要——毕竟选错餐厅顶多浪费一顿饭,但犹豫不决浪费的是时间与机会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越是生活阅历丰富的人,决策速度往往越快。这不是因为他们总能选对,而是明白“选择后的行动力比选择本身更重要”。就像在十字路口,与其长时间原地打转,不如选个方向先出发,发现走错了再调整路线。
下次遇到需要决断的情况,不妨试试“321法则”:给自己3秒深呼吸,用2个标准(比如成本、价值)快速评估,最后1秒做出选择。这个方法未必每次都正确,但能有效打破犹豫的恶性循环。毕竟生活不是判断题,更多时候是需要在行动中不断修正的论述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