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ǎn hàn cāo gū
成语解释:翰:毛笔;操觚:拿木简写文章。指提笔作文
成语出处: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四卷:“作文曰染翰操觚;从师曰执经问难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染翰操觚
英文翻译:Ranhan's Gugu
染:1.用染料着色:染布。印染。2.感染;沾染(疾病、坏习惯、嗜好等):传染。染病。3.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。
翰:长而硬的羽毛,古代用来写字。后来借指毛笔、文字、书信等:翰墨。华翰(对他人来信的美称)。
操:1.抓在手里;拿:操刀。2.掌握;控制:操纵。稳操胜券。操生杀大权。3.做(事);从事:操作。操劳。重操旧业。4.用某种语言、方言说话:操英语。操吴语。5.操练:操演。出操。6.由一系列动作编排起来的体育活动:体操。早操。工间操。健美操。做几节操。7.品行;行为:操守。操行。8.姓。
觚:1.古代一种盛酒器具。2.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简:操觚(指写文章)。3.棱角。
染翰操觚是什么意思?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,其实和现代人提笔写东西的场景挺像。比如小李刚入职时,领导让他写一份项目报告,他对着电脑抓耳挠腮的样子,就像古人说的“染翰操觚”——拿着毛笔(翰)和木简(觚)准备创作,却不知从何下笔。
为什么现代人还需要知道这个成语?有个真实案例:某次跨部门会议上,同事用“染翰操觚”形容文案组的创作状态,既准确又有文化味。这提醒我们,看似古老的词汇其实能精准描述当代场景,比如设计师画草图、程序员写代码前的构思阶段,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写作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动作背后的仪式感。就像老茶客泡茶要选紫砂壶,染翰操觚强调的是创作前的准备姿态。记得大学写论文时,导师总说:“别急着打字,先把参考书摊开,像古人铺纸磨墨那样进入状态。”这种“启动仪式”确实能提升专注度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自带画面感。试想凌晨三点赶方案的白领,台灯下铺着草稿纸和荧光笔,不正是现代版的染翰操觚?它告诉我们:无论用毛笔还是键盘,认真对待每一次文字创作的态度永远值得欣赏。
下次看到同事在便签纸上涂改创意,不妨笑着说:“你这染翰操觚的架势,方案肯定能成。”既活跃气氛又传递文化,比干巴巴说“你在写东西啊”有意思多了。语言就像工具箱,多备几件趁手工具,表达会更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