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uò guǎn cāo gū
成语解释:搦:持;管:毛笔;觚:简策。指持笔写作
成语出处:南朝·陈·周弘让《答王裒书》:“清风朗月,但寄相思,搦管操觚,声泪俱咽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写作
繁体字形:搦管撡觚
英文翻译:To regulate a Gu
搦:1.握;拿;捏:搦管(拿笔)。2.挑动;引动:搦战(挑战)。
管:1.管子:钢管。竹管。水管。气管儿。2.吹奏的乐器:黑管。管弦乐。3.形状像管的电器件:电子管。晶体管。4.用于细长圆筒形的东西:一管毛笔。两管牙膏。5.姓。6.管理;看管:管账。管图书。谁管仓库?。她能同时管十台机器。7.管辖:这个省管着几十个县。8.管教:管孩子。9.担任(工作):我管宣传,你管文体。10.过问:管闲事。这事我们不能不管。11.保证;负责供给:管保。不好管换。管吃管住。12.作用跟“把”相近,专跟“叫”配合:他长得又矮又胖,大家都管他叫小胖子。13.作用跟“向”相近:管他借钱。管我要东西。14.不管;无论:管他是谁,该批评就得批评。15.关涉;牵涉:他不愿来,管我什么事?
操:1.抓在手里;拿:操刀。2.掌握;控制:操纵。稳操胜券。操生杀大权。3.做(事);从事:操作。操劳。重操旧业。4.用某种语言、方言说话:操英语。操吴语。5.操练:操演。出操。6.由一系列动作编排起来的体育活动:体操。早操。工间操。健美操。做几节操。7.品行;行为:操守。操行。8.姓。
觚:1.古代一种盛酒器具。2.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简:操觚(指写文章)。3.棱角。
“搦管操觚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很近。比如一位作家在深夜伏案写作,反复修改手稿时,朋友劝他:“别总搦管操觚了,先喝杯茶放松下吧。”这里的“搦管操觚”既指写作行为本身,也暗含对创作过程过于执着的提醒。
为什么用“搦管操觚”形容写作?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书写工具——管指毛笔,觚是木简。古人写字时要握紧毛笔(搦管),摆好木简(操觚),后来逐渐演变为对写作行为的文雅表达。比如职场新人写方案时,前辈可能会说:“不用搦管操觚追求完美,先把框架搭好更重要。”这说明写作既要认真,也要避免钻牛角尖。
在互联网时代,“搦管操觚”有了新内涵。比如博主修改短视频脚本时自嘲:“这年头哪还用搦管操觚,对着提词器念就行啦!”这种对比既保留了成语的文化底蕴,又体现了时代变迁对创作方式的影响。
现代人还需要“搦管操觚”吗?当看到学生用语音转文字完成作文时,老师提醒道:“科技再发达,搦管操觚时的思考过程不可替代。”这揭示出写作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形式,而在于思维锤炼。就像用键盘码字的设计师,反复调整方案说明时,依然延续着“握笔铺简”的创作精神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在当代最大的启示是平衡之道。就像写年终总结,既不能草率应付,也不必字斟句酌到影响效率。有位产品经理的案例很有意思:她要求团队“停止搦管操觚,用思维导图先理清逻辑”,结果报告质量反而提升。这说明创作需要投入,但更要找对方法。
下次当你在文档前纠结措辞时,不妨想想:真正的“搦管操觚”不在于雕琢文字,而在于能否传递有价值的内容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真诚的表达比华丽的辞藻更能打动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