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xiǔ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ū xiǔ zhī yú

成语解释:指衰病残年。
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代滕甫辩谤乞郡书》:“异日复得以枯朽之余,仰瞻天日之表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残年

繁体字形:枯朽之余

英文翻译:Dead and rotten

枯朽之余的意思

枯:1.(植物等)失去水分:枯萎。枯槁。枯草。枯骨。2.(井、河流等)变得没有水:枯井。海枯石烂。3.肌肉干瘪:枯瘦。4.没有生趣;枯燥:枯坐。5.芝麻、大豆、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:菜枯。茶枯。麻枯。6.姓。

朽:1.腐烂:腐朽。2.衰老:老朽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余:1.剩下来的;多余的:余粮。2.零数:十余人。一斤余。3.文言人称代词。我。4.“餘”,另同“

成语评论

枯朽之余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放到生活场景里其实很好理解。比如一棵老树被雷劈断了枝干,看似失去了生命力,但树根附近又冒出了几株新芽——这就是“枯朽之余”的具象化表达。它说的不仅是自然界的生死循环,更隐喻着衰败中依然存在的希望。

有人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植物上吗?”当然不是。比如一个倒闭的老工厂,生锈的机器旁堆着设计师未完成的手稿,年轻团队正用这些旧图纸开发文创产品。工厂的“枯朽”成了新创意的土壤,这就是人类社会的“枯朽之余”。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退休老教师把毕生教案送给社区学堂,发黄的笔记本里藏着教学智慧。有人疑惑:“旧知识在新时代还有用吗?”其实就像老树的新芽,旧知识经过重新解读,反而能孵化出适应现代的教育方法。这种转化过程,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。

我个人觉得,现代人容易陷入“非新即旧”的思维定式。其实很多创新都始于对“枯朽”的重新审视。就像考古学家在废墟里发现文明密码,程序员在老旧代码中提炼算法逻辑。当我们学会用动态眼光看待事物,就能在看似衰败的表象下,发现意想不到的生机。

枯朽之余”的现代启示是什么?或许是提醒我们:不要急着否定过去,就像老房子的木梁能改造成书架,传统手艺能变成潮流设计。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转化智慧,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像园丁那样,在枯枝败叶里寻找萌发的绿意。

"枯朽之余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