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yuǎn
  • w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í mù yuǎn wàng

成语解释:极:尽。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。

成语出处:三国 魏 王朗《与许靖书》:“子虽在裔土,想亦极目而迥望,侧耳而遐听,延颈而鹤立也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;指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

繁体字形:極目遠朢

英文翻译:gaze far into the distance

极目远望的意思

极:1.顶点;尽头:登峰造极。无所不用其极。2.地球的南北两端;磁体的两端;电源或电器上电流进入或流出的一端:南极。北极。阴极。阳极。3.尽;达到顶点:极力。极目四望。物极必反。极一时之盛。4.最终的;最高的:极度。极端。极量。5.“极”也可做补语,但前头不能用“得”,后面一般带“了”,如“忙极了”。6.姓。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远:[yuǎn]1.距离长,与“近”相对:远方。远道。远程。远景。远足(较远的徒步旅行)。远见(远大的眼光)。远虑。远谋。远客。遥远。远走高飞。舍近就远。2.时间长:远古。远祖。长远。永远。3.关系疏,不亲密:远亲。疏远。远支。4.深奥:言近旨远。5.姓。[yuàn]避开:近君子,远小人。

望:1.看;向远处看:他望了一眼就走了。一望无际。2.拜访;问候:拜望。探望。3.盼望;希望:渴望。丰收在望。4.声誉。也指享有声誉的人:威望。一乡之望。5.怨:怨望。6.指望子:酒望。7.介词。向;朝:他望我们点头微笑。8.农历每月十五日(有时是十六或十七):朔望(朔是初一)。

成语评论

极目远望”这个成语到底用在哪儿合适?比如你站在山顶,看着层层叠叠的山峦延伸到天边,这时候说“我极目远望,只见云海翻涌,天地相接”,画面感立马就出来了。它不单是“看”,更像一种带着探索欲的观察——视线拉到最远,想看清边界之外还有什么。

有人问:这词只能形容自然风景吗?当然不是。比如站在写字楼顶层,看着远处密密麻麻的车流和闪烁的霓虹灯,也能说“极目远望,整座城市的脉络在暮色中若隐若现”。这里既有空间感,又带点对城市运转的思考,成语的适应性比想象中更广。

这个成语还藏着心理状态的暗示。记得有次陪朋友去海边散心,他突然指着海平面说:“有时候极目远望,反而能让心里堵着的事变轻。”这句话让我意识到,物理上的“远望”常伴随着对现状的抽离感。当人主动拓宽视野,焦虑反而会被空间稀释——这或许就是成语背后的隐性价值。

要注意避免滥用场景。比如盯着手机屏幕找图标,用“极目远望”就显得夸张。它更适合需要调动专注力的视觉探索,像考古队员拿着望远镜扫描遗迹,或天文学家调整望远镜焦距时的状态,这时候用成语既准确又有韵味。

最后想分享个观察:现代人习惯用手机放大功能看远处,但“极目远望”带来的那种眼球肌肉微微发酸、风吹过睫毛的触感,是电子设备替代不了的体验。下次遇到开阔地带,不妨放下手机,试试用肉眼真正实践一次这个成语,可能会有意外收获。

极目远望的造句

  1. 造句 站在山顶,极目远望,小城的风貌尽收眼底,高楼大厦鳞次栉比,晃动的人影若隐若现。远处,山峰逶迤,白云缭绕,朦朦胧胧,给人无限的遐想。田间阡陌纵横,河塘碧水荡漾。
  2. 造句 我透过飞机的舷窗,极目远望那雪山似的白云。
  3. 造句 登上天都峰,极目远望,大好河山尽收眼底。
  4. 造句 如果你极目远望,你能看见远方的湖。
  5. 造句 极目远望,遥远的天边,一轮火红的落日正好与地平面齐平。
  6. 造句 极目远望,竟是一柄古朴的神剑,透着狰狞杀意,剑长百丈,裂空来袭!“不好!!”。
  7. 造句 但是现在极目远望,可以发现的阿瓦罗萨势力的玩家只有他一个人,他想帮忙,后果也只是上去白白送死而已。
  8. 造句 好容易登上了峰顶,这里一个在的平台,极目远望,高昌的风貌尽收眼底,高楼大厦鳞次栉比,晃动的人影若隐若现。
  9. 造句 于峰顶极目远望,云山相接;俯瞰群山,千峰竞秀。
  10. 造句 阿凯透过窗户极目远望,其实也看不远,太阳在远处只露出半个脑袋,天色有些昏暗,在朦胧中,显目的是那闪烁的灯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