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í mù sì wàng

成语解释:极:尽;极目:用尽目力远望。指尽眼力所及眺望四方

成语出处:清·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“人在室中,极目四望,则见城堡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尽眼力所及眺望四方

繁体字形:極目四朢

英文翻译:gaze far into the distance

极目四望的意思

极:1.顶点;尽头:登峰造极。无所不用其极。2.地球的南北两端;磁体的两端;电源或电器上电流进入或流出的一端:南极。北极。阴极。阳极。3.尽;达到顶点:极力。极目四望。物极必反。极一时之盛。4.最终的;最高的:极度。极端。极量。5.“极”也可做补语,但前头不能用“得”,后面一般带“了”,如“忙极了”。6.姓。
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
四:1.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望:1.看;向远处看:他望了一眼就走了。一望无际。2.拜访;问候:拜望。探望。3.盼望;希望:渴望。丰收在望。4.声誉。也指享有声誉的人:威望。一乡之望。5.怨:怨望。6.指望子:酒望。7.介词。向;朝:他望我们点头微笑。8.农历每月十五日(有时是十六或十七):朔望(朔是初一)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“极目四望”,你会想到什么画面?是站在山顶俯瞰整座城市,还是在茫茫草原上寻找方向?这个成语的核心,其实是一种“主动观察”的状态。比如:“他爬上灯塔顶端,极目四望,试图在雾气中找到渔船的影子。”这里既体现了观察的广度,又暗含了某种急迫感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东张西望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视角的高度和意图的深度。“极目四望”通常带有明确目标,比如救援队员用望远镜扫视灾区,科学家在沙漠中寻找化石痕迹。而“东张西望”更多是随意浏览,比如游客在陌生街道的好奇张望。

现代生活中,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其实很广泛。试想这样的场景:“无人机升到百米高空,操作员通过屏幕极目四望,农田的病虫害分布一目了然。”科技拓展了人类“极目”的物理边界,但成语本身传递的探索精神始终未变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情感表达中也有独特价值。比如描述一个人面对重大选择时的心理:“她站在人生岔路口极目四望,每条路都通向未知的远方。”这种用法将视觉上的广阔延伸到了对未来的思考,比直白的“犹豫不决”更有画面感。

个人认为,这类带有空间感的成语正在被短视频时代的“一眼看清”消解。但就像望远镜无法替代登高望远的体验,“极目四望”所包含的主动探索、深度观察的意味,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反而显得珍贵。下次当你需要形容系统性观察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——它能让文字瞬间拥有三维空间感。

极目四望的造句

  1. 造句 登上山顶极目四望,只见群山连绵,此起彼伏,顿时产生会当凌绝顶的感慨。
  2. 造句 在草原上极目四望,你会看得很远.
  3. 造句 我极目四望,只看到几个徒步的警察.
  4. 造句 极目四望,看不到骨马踪迹,胡冬寒在四周扫视几眼,然后又根据骨马在地面上留下来的一些痕迹,追了过去。
  5. 造句 圣姑一面运行法诀抵御法阵,一面极目四望,寻找天玄道人的下落,忽听燕狂饶有兴致的喊道:“天玄老道来的正好,我正想领教你的‘玄清气’呢?”。
  6. 造句 站在多孔桥上极目四望,一派生机的田畴之间,嵌着座座厂房。
  7. 造句 站在山坡上,极目四望,远方的远方,还是冰雪和森林,冰封的呼玛河。
  8. 造句 五霸岗,一群人伫立于高岗之上,极目四望。
  9. 造句 张新极目四望,忽地奇道:“那黑色是什么东西?”。
  10. 造句 碧波万顷的离世泽本可极目四望,然而这个时候,数里之外便什么都看不清了。

"极目四望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