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ái zhě kě zhuī
成语解释: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,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微子》:“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;指以后的事还来得及补救
繁体字形:來者可追
英文翻译:there is still time to amend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者:1.用在形容词、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、动词性词组后面,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:强者。老者。作者。读者。胜利者。未渡者。卖柑者。符合标准者。2.用在某某工作、某某主义后面,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:文艺工作者。共产主义者。3.用在“二、三”等数词和“前、后”等方位词后面,指上文所说的事物:前者。后者。二者必居其一。两者缺一不可。4.用在词、词组、分句后面表示停顿:风者,空气流动而成。5.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路上小心在意者!6.姓。7.指示代词。义同“这”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者番。者边。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追:[zhuī]1.赶,紧跟着:追逐。追逼。追随。追光。追剿。追捕。追奔逐北。2.回溯过去,补做过去的事:追溯。追悼。追加。追认。3.竭力探求,寻求:追问。追寻。追究。追索。[duī]1.雕琢:追琢(雕刻)。2.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。
“来者可追”是什么意思?这个成语源自《论语》,原句是“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”,意思是过去的事无法挽回,但未来的事还能努力把握。比如有人因为错过晋升机会而懊悔,朋友安慰道:“别总盯着过去,来者可追,现在开始准备明年竞聘也不迟。”
为什么说这个成语能给人力量?它用最简单的逻辑点破一个真相:人只能活在当下。就像学生考试失利后,与其反复纠结分数,不如分析错题、制定学习计划——过去的错误已成台阶,而未来仍有一整片天空可以攀登。
生活中如何实践“来者可追”?我曾见过创业者把失败项目称为“最贵学费”,转身投入新领域;也见过邻居阿姨退休后从零开始学钢琴,指尖流淌的《致爱丽丝》比年轻人更鲜活。时间从不偏爱任何人,但主动把握时间的人总能创造新可能。
有人问:“如果过去影响太大怎么办?”其实成语本身已给出答案——重点不在“影响是否存在”,而在“是否允许影响持续”。就像被暴雨冲垮花圃的园丁,与其咒骂天气,不如蹲下身重新松土播种,因为下一季花开永远值得期待。
现代社会常让人产生“来不及”的焦虑,但“来者可追”像一块精神浮板。它不否认现实的残酷,却温柔提醒:每个清晨的闹钟响起时,我们都拥有一次重启人生的机会。重要的是把目光从“已失去”转向“还能做”,让希望始终跑在遗憾前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