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ù
  • yūn
  • há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ù yūn hái fù

成语解释:同“束缊请火”。

成语出处:宋·秦观《谢馆职启》:“束缊还妇,虽蒙假借之和;惩羹吹虀,尚虑谴诃之及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求人

繁体字形:束緼還婦

英文翻译:To return a man to his wife

束缊还妇的意思

束:1.捆绑;系(jì):束缚。腰束皮带。2.量词。用于捆起来的东西:一束鲜花。3.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:约束。拘束。束手束脚。4.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:花束。光束。5.事情的结末:收束。结束。6.姓,作姓氏,仍然读作“shù”。山东汶上城东有"朿"姓,音同捆,与束不同。

缊:[wēn]1.赤黄色。2.饶。[yùn]1.乱麻;旧絮。2.乱。3.古同“”。[yūn]1.〔絪缊〕古同“氤氲”。2.(緼)

还:[hái]1.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;仍旧:十年没见了,她还那么年轻。半夜了,他还在工作。2.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:今天比昨天还冷。改完作业,还要备课。3.用在形容词前,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(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):屋子不大,收拾得倒还干净。4.用在上半句话里,表示陪衬,下半句进而推论,多用反问的语气;尚且:你还搬不动,何况我呢?5.表示没想到如此,而居然如此(多含赞叹语气):他还真有办法。6.表示早已如此:还在几年以前,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。[huán]1.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:还家。还乡。还俗。退耕还林。2.归还:偿还。还书。3.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:还嘴。还手。还击。还价。还礼。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。4.姓。

妇:1.已婚的女子:少妇。2.女子的通称:妇科。3.妻子:夫妇。4.古指儿媳。

成语评论

束缊还妇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,但它背后藏着挺有意思的故事。先举个实际例子:小李创业初期资金吃紧,邻居王叔听说后,二话不说借给他十万块钱,还介绍了客户资源。事后小李感叹:“王叔真是束缊还妇啊,这份情谊我记一辈子。”这里用成语来形容雪中送炭的恩情,是不是比直白说“帮忙”更有画面感?

这个成语到底啥意思?其实它源自《后汉书》,讲的是有人用乱麻捆柴帮助邻居生火的故事,后来比喻用微薄之物解人急难。就像你爬山时突然下雨,陌生人递来半把旧伞——东西虽小,救的可是燃眉之急。

现代人还需要这种精神吗?太需要了!上周我亲眼看见外卖小哥的电瓶车坏在路口,三个路人立刻上前帮着推车。这种随手相助的温暖,和两千年前的“束缊还妇”本质相通。有个观察挺有意思:越是快节奏的社会,微小善意的“性价比”反而越高——你递张纸巾的功夫,可能就让别人糟糕的一天亮堂起来。

有个朋友跟我聊过他的经历:刚入职时总被主管挑刺,有次加班改方案到凌晨,保洁阿姨默默给他留了盏走廊灯。他说那束灯光就像成语里的“束缊”,虽然微弱,却支撑他熬过了最难的日子。这让我想到,善意传递从来不分形式,关键是有没有那份主动伸手的心意。

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说“人间自有真情在”,其实这就是“束缊还妇”的现代版表达。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,别总想着“等我有了钱/时间/能力再说”,像成语里那样,用现有的资源做力所能及的事,可能比想象中更有力量。毕竟温暖这东西,从来不以分量论轻重。

"束缊还妇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