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é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ò dà bì shé

成语解释:谓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。
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,君所知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

繁体字形:末大必摺

英文翻译:Last but not least

末大必折的意思

末:1.东西的梢;尽头:末梢。秋毫之末。2.不是根本的、主要的事物(跟“本”相对):本末倒置。舍本逐末。3.最后;终了;末尾:春末。明末。末班车。上世纪末。4.末子:锯末。茶叶末儿。把药研成末儿。5.姓。6.戏曲角色行当,扮演中年男子,京剧归入老生一类。
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”。2.古同“”。

必:1.必定;必然:我明天三点钟必到。不战则已,战则必胜。2.必须;一定要:事必躬亲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,必有一定的条件。3.姓。

折:[shé]1.断(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):树枝折了。桌子腿撞折了。2.亏损:折本儿。折耗。3.姓。[zhé]1.断;弄断:骨折。把树枝折断了。2.损失:损兵折将。3.弯;弯曲:曲折。百折不挠。4.回转;转变方向:转折。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。5.折服:心折。6.折合;抵换:折价。折账。折变。7.买卖货物时,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,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,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,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:对折。打九折。8.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,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。9.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,形状有“乛乚꒒乙”等。10.姓。11.折叠:折扇。折尺。她把信折好,装在信封里。12.折子:奏折。存折儿。[zhē]1.翻转:折跟头。2.倒(dào)过来倒过去:水太热,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。

成语评论

末大必折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字面理解是“树枝末端太大就会折断”,但它实际想表达的是:事物发展到极端状态时,反而容易走向衰败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——想象一棵树,如果所有养分都集中在最顶端的枝条上,这根枝条越长越粗壮,但最终可能因为自身过重而断裂,甚至拖垮整棵树。

有人会问:“这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?”其实这种规律无处不在。比如一个团队里,如果某个部门权力过于集中,看似效率高,但一旦决策失误或核心人员离开,整个体系就可能崩塌。这就像成语中的“末大必折”,过度倾斜的资源分配反而埋下隐患。

再举个具体场景:家族企业传位给独子时,若把所有责任都压在继承人身上,却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,继承人可能因压力过大犯错,企业反而陷入危机。这时候如果能提前分散权责、建立制衡机制,就能避免“末大必折”的局面。

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这种困境?从心理学角度看,短期内的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确实见效快,但长期忽视系统平衡就像走钢丝。我的个人观点是: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放大了这种矛盾,比如过度追求流量爆款的网红、盲目扩张的企业,都在验证这个成语的智慧——极致化发展往往伴随高风险。

如何避免“末大必折”?关键在于把握“度”。就像修剪树木要有取舍,工作中也需要定期审视资源分配是否均衡。与其追求单点突破,不如构建多点支撑的弹性结构,这样即便某个环节出问题,整体依然能保持稳定。这种思维模式,或许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。

"末大必折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