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ù gěng zhī huàn
成语解释:喻客死他乡,不得复归故里。
成语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今秦,四塞之国也,有虎狼之心,恐其有木梗之患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木梗之患
英文翻译:A disease of wood
木:1.树木:伐木。果木。独木不成林。2.木头:枣木。榆木。檀香木。3.棺材:棺木。行将就木。4.质朴:木讷。5.反应迟钝:木然。木头木脑。他反应有点木。6.麻木:两脚冻木了。舌头木了,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。7.姓。
梗:1.植物的枝或茎:菜梗。2.直;挺直:梗着脖子。3.阻碍:从中作梗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患:1.祸害;灾难:患难。水患。防患未然。2.忧虑:忧患。患得患失。3.害(病):患病。患者。
“木梗之患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。它到底在说什么?其实啊,这成语字面上是“木头做的梗(小树枝)带来的麻烦”,比喻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,如果放任不管,可能发展成大隐患。比如有人总说“这点小事无所谓”,结果小问题滚雪球,最后焦头烂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木梗之患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木头做比喻?”这得说到成语的出处。古代造船、建屋都依赖木材,一根木刺没清理干净,可能导致船体渗水或房梁不稳。古人用生活经验告诉我们:细节决定成败。就像现代人常说的“蝴蝶效应”,小问题不解决,连锁反应会超出想象。
举个真实场景:朋友阿杰总抱怨手机卡顿,却拖着不清理内存。结果某天急着线上签约时,手机突然死机,错过了重要合同。你看,这就是“木梗之患”的现实版。反过来说,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,就像给生活“杀毒”,反而能省去后续大麻烦。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社会。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很多人习惯性“多线程处理”,却忽略了那些看似微小的疏漏。比如工作时总想着“等会儿再回邮件”,结果错过截止时间;或者对健康警报不重视,直到小病拖成大病。学会识别“木梗”,本质是培养风险预判能力。
这里分享三个实用例句:1. 项目经理反复强调:“别忽视测试环节的报错提示,木梗之患往往藏在代码注释里。”2. 奶奶边择菜边说:“菜叶上的虫眼得仔细挑,木梗之患要不得,吃坏肚子更遭罪。”3. 历史课讲到长平之战,老师敲着黑板:“赵王换掉老将廉颇,就是典型的木梗之患,一个决策动摇国本。”
下次遇到小问题时,不妨多问自己:这是不是潜在的“木梗”?用五分钟解决它,可能就避免了五小时甚至五天的后续麻烦。生活的智慧,有时候就藏在这些老成语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