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ēng
  • cháng
  • lòu
  • yǒ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ēng cháng lòu yǒng

成语解释:更:旧时夜间计时单位,1夜=5更,1更=2小时;漏:古时滴水计时的器皿;永:长。形容夜已很深或很长

成语出处:元·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三折:“我为你呵挨了些更长漏永,受了些裘寒枕冷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深夜

繁体字形:更長漏永

英文翻译:Longer leakage

更长漏永的意思

更:[gēng]1.改变;改换:更改。更换。2.经历:少(shào)不更事(年纪轻,没有经历过什么事)。3.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。一夜分为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:三更半夜。[gèng]1.副词。2.更加;越发: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。3.再:更上一层楼。
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
漏:1.东西从孔或缝中滴下、透出或掉出:壶里的水漏光了。2.物体有孔或缝,东西能滴下、透出或掉出:漏勺。锅漏了。那间房子漏雨。3.漏壶的简称,借指时刻:漏尽更深。4.泄露:走漏风声。说漏了嘴。5.遗漏:挂一漏万。这一行漏了两个字。点名的时候,把他的名字给漏了。

永:1.水长:江之永矣。2.副词。久远;永远:永不掉队。

成语评论

更长漏永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拆开来看,“更长”指时间漫长,“漏永”中的“漏”是古代计时工具,合起来就是“漫漫长夜难熬”的意思。比如有人深夜加班时感叹:“这项目进度卡在细节上,真是更长漏永啊!”这句话既抱怨了工作的繁琐,又带着一丝苦中作乐的幽默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冷门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真的用得上吗?其实换个场景就能发现它的妙处。比如凌晨三点哄睡哭闹的婴儿时,新手妈妈对丈夫说:“现在可算懂什么叫更长漏永了”,既精准传达了疲惫感,又比直白的抱怨多了文化韵味。成语就像调味料,用得恰当能让语言更有层次感。

值得思考的是,古人用沙漏计时创造的词汇,放在今天手机随时显示精准时间的时代,为何依然能引发共鸣?或许因为人类对“等待”的感知从未改变。就像春运时盯着购票系统转圈加载,或手术室外家属盯着时钟的煎熬,这种心理时间的拉长感,让八百年前的成语依然鲜活。

有人担心使用生僻成语会显得刻意,其实关键在于自然融入语境。比如朋友抱怨异地恋难熬,可以调侃:“你们这是把更长漏永演成了连续剧啊”。既有文化厚度又不失亲切,还能让对方会心一笑。语言的生命力本就在于灵活运用。

个人觉得这类成语特别适合描述现代人的微妙情绪。深夜失眠刷手机时,工作群消息不断弹出,这种既疲惫又停不下来的状态,用“更长漏永”来形容,比单纯说“心累”更有画面感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,往往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
下次遇到需要形容漫长等待的场景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就像给黑白照片加上复古滤镜,既保留真实体验,又增添文化质感。毕竟语言就像工具箱,多备几件趁手的工具,表达时自然更得心应手。

"更长漏永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