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ào qǔ háo duó
成语解释:豪:强横。用暴力劫夺。
成语出处:宋 苏轼《策断上》:“国用不足,则加赋于民,加赋而不已,则凡暴取豪夺之法,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抢劫
繁体字形:暴取豪奪
英文翻译:secure other 's belongings by force
暴:[bào]1.突然而且猛烈:暴雨。暴病。暴怒。暴饮暴食。2.凶狠;残酷:暴徒。暴行。3.急躁:他的脾气很暴。4.姓。5.露出来;显露:暴露。自暴家丑。6.糟蹋:自暴自弃。暴殄天物。[pù]同“曝”。
取:1.拿到手里:取款。取行李。把电灯泡取下来。2.得到;招致:取乐。取暖。自取灭亡。3.采取;选取:取道。录取。可取。给孩子取个名儿。4.姓。
豪:1.具有杰出才能的人:英豪。文豪。2.气魄大;直爽痛快,没有拘束的:豪放。豪爽。豪迈。豪言壮语。豪雨。3.指有钱有势:豪门。豪富。4.强横:豪强。巧取豪夺。
夺:1.强取;抢:掠夺。巧取豪夺。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。强词夺理。2.争先取到:夺冠。夺红旗。3.胜过;压倒:巧夺天工。先声夺人。4.使失去:剥夺。褫夺。5.失去:勿夺农时。6.作决定:定夺。裁夺。7.(文字)脱漏:讹夺。
哎哟,这成语“暴取豪夺”听着就挺狠的,对吧?举个栗子啊:古代有个贪官,仗着手里有权,硬是把百姓的田地抢来盖自家庄园,这操作不就是典型的“暴取豪夺”嘛?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:“这词和‘巧取豪夺’有啥区别?”说白了,“暴取”更强调用暴力或权势硬抢,而“巧取”可能还带点耍心眼的意思,你品,你细品!
再来看个现代的例子。比如某公司老板为了吞并竞争对手,故意造谣抹黑对方品牌,再用低价收购股份——这算不算“暴取豪夺”?有人可能会嘀咕:“这不就是商战套路吗?”嘿,格局打开!商业手段如果涉及恶意打压和非法操作,本质上和成语说的是一回事,只不过换了身西装罢了。
话说回来,为啥历史故事里总出现暴取豪夺的情节?咱举个《水浒传》里的例子,高俅陷害林冲那段,明摆着就是权贵阶层在搞资源掠夺嘛!这时候问题来了:“这种行为为啥能屡屡得逞?”个人觉得啊,权力监管不到位的时候,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容易冒头,就像现在说的“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”,古今一个理儿。
不过咱也别光盯着负面案例。比如有人问:“暴取豪夺能不能用在正能量的语境里?”要我说,这词本身带贬义,但换个角度,比如用来形容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:“考古队顶着压力从盗墓贼手里夺回国宝”,虽然不算标准用法,倒挺有画面感的——语言嘛,本来就是活用的,对吧?
最后唠点实在的,现在法治社会里明目张胆的暴取豪夺少多了,但变相的资源侵占还是得警惕。就像老话说的“太阳底下无新事”,记住这个成语,不仅是学个词汇,更是给咱自己提个醒:遇到不公平的事,该较真时就得较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