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ǎo
  • tōu
  • háo
  • duó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ǎo tōu háo duó

成语解释:诈取与强抢。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。
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》诗:“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夺取别人的东西

繁体字形:巧婾豪奪

英文翻译:take away by force or trickery

巧偷豪夺的意思

巧:1.心思灵敏,技术高明:巧干。能工巧匠。他的手艺很巧。2.(手、口)灵巧:心灵手巧。他嘴巧,学谁像谁。3.恰好;正遇在某种机会上:恰巧。偏巧。凑巧。巧遇。来得真巧。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,真巧极了。4.虚浮不实的(话):花言巧语。5.姓。

偷:1.暗中拿别人财物:偷窃。2.瞒着人:偷听。3.苟且;敷衍:偷生。偷安。4.抽出(时间):忙里偷闲。偷空(kòng)儿。5.偷东西的人:小偷儿。6.“媮”,另音yú

豪:1.具有杰出才能的人:英豪。文豪。2.气魄大;直爽痛快,没有拘束的:豪放。豪爽。豪迈。豪言壮语。豪雨。3.指有钱有势:豪门。豪富。4.强横:豪强。巧取豪夺。

夺:1.强取;抢:掠夺。巧取豪夺。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。强词夺理。2.争先取到:夺冠。夺红旗。3.胜过;压倒:巧夺天工。先声夺人。4.使失去:剥夺。褫夺。5.失去:勿夺农时。6.作决定:定夺。裁夺。7.(文字)脱漏:讹夺。

成语评论

巧偷豪夺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桥段,但它其实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现代生活中。比如某科技公司表面上与合作伙伴“共享技术”,背地里却通过法律漏洞抢注专利,最终独占市场——这种先用计谋铺垫、再用强势手段收割的行为,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“既要巧偷,又要豪夺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既然都是获取利益的手段,为什么要分“巧偷”和“豪夺”两种说法?其实这恰是成语的精妙之处。好比职场里,有人通过伪造加班记录争取晋升名额(巧偷),而另有人直接威胁同事让出项目主导权(豪夺),前者玩的是暗度陈仓,后者则是明火执仗,但本质上都是不正当竞争。

我观察到现实中有个有趣现象:越是规则模糊的领域,越容易滋生这两种行为。就像某些直播带货的主播,先用虚假的“限量秒杀”吸引观众(巧偷),再通过平台算法垄断流量入口(豪夺)。这种组合拳式的操作,往往比单纯使诈或强抢更让人防不胜防。

值得思考的是,面对这样的情况,普通人该如何应对?我的建议是培养“反脆弱”能力。比如在投资理财时,既要警惕那些承诺高回报的“精巧套路”,也要对强行推销的理财产品保持距离。就像老话说的:“看得见的强盗好防,披着羊皮的狐狸难挡。”提升自身的判断力,才是抵御各种变相掠夺的最佳护甲。
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明朝盐商们当年贿赂官员获得特许经营权(巧偷),再雇佣私兵打击竞争对手(豪夺),与今天某些行业垄断者的操作如出一辙。这让我想到:技术进步虽然改变了掠夺的形式,但人性中的贪婪从未改变。或许真正的破局之道,不在于消灭掠夺者,而在于构建更透明的规则体系。

站在个人角度,我始终相信“巧偷豪夺”终非长久之计。就像种果树,用化肥催熟虽然见效快,但终究比不上自然生长的果实香甜。在这个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,靠真本事获得的成就,远比走捷径得来的虚名更经得起风吹雨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