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ì fēi hùn xiáo
成语解释:混淆:使界限模糊。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,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,制造混乱,使是非不清
成语出处: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十章:“现在整个世界,像墨一般黑暗,皂白不分,是非混淆,最大多数人,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故意制造混乱
繁体字形:是非混淆
英文翻译:Right and wrong confusion
是:1.对;正确(跟“非”相对):一无是处。自以为是。实事求是。你说得极是。应当早做准备才是。2.认为正确:是古非今。深是其言。3.表示答应的词:是,我知道。是,我就去。4.姓。5.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:如是。由是可知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?。是日天气晴朗。6.联系两种事物,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、属性:《阿Q正传》的作者是鲁迅。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。7.与“的”字配合使用,有分类的作用:这张桌子是石头的。那瓶墨水是红的。我是来看他的。8.联系两种事物,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“是”后面所说的情况:他是一片好心。咱们是好汉一言,快马一鞭。院子里是冬天,屋子里是春天。9.表示存在,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,“是”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: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。他跑得满身是汗。10.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,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,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,不能混淆:去年是去年,今年是今年,你当年年一个样哪!。说是说,做是做,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。11.在上半句里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、形容词或动词,表示让步,含有“虽然”的意思:诗是好诗,就是长了点。东西旧是旧,可是还能用。我去是去,可是不在那儿吃饭。12.用在句首,加重语气:是谁告诉你的?。是国防战士,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,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。13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凡是”的意思: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。14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适合”的意思:他想的很是路。这场雨下的是时候。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。15.用在选择问句、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:你是吃米饭是吃面?。他不是走了吗?。你是累了不是?⑾(必须重读)表示坚决肯定,含有“的确、实在”的意思:我打听清楚了,他那天是没去。这本书是好,你可以看看。
非:1.错误(跟“是”相对):是非。习非成是。痛改前非。2.不合于:非法。非礼。非分(fèn)。3.不以为然;反对;责备:非难。非议。无可厚非。4.不是:答非所问。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。5.前缀。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,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:非金属。非晶体。非司机。6.不:非同小可。非同寻常。7.跟“不”呼应,表示必须:要想做出成绩,非下苦功不可。8.一定要;偏偏:不行,我非去!9.不好;糟:景况日非。10.指非洲。
混:[hùn]1.搀杂在一起:混杂。混为一谈。2.冒充:蒙混。鱼目混珠。3.敷衍了事;得过且过地生活。4.古又同“滚(gǔn)”。[hún]糊涂;不明事理。
淆:混杂:淆惑。混淆。
提到成语,很多人会脱口而出“画蛇添足”“胸有成竹”这类耳熟能详的例子。但有些成语看似简单,实际使用中却容易张冠李戴。比如有人用“空穴来风”表达“没有根据的传闻”,这其实是误解——它的原意恰恰是“事出有因”。这种误解是怎么产生的?
举个具体场景:当看到社交媒体上的传言时,有人说“这些消息真是空穴来风”。按照正确理解,这句话其实在承认传言存在依据,但说话者本意是想否定传言真实性。这种矛盾源于成语演变过程中词义的偏移,就像“难兄难弟”原指兄弟同样优秀,如今却常用来形容共同遭遇困境。
再比如“三人成虎”,很多人知道它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会让人信以为真。但若用在“他们三人配合默契,真是三人成虎”的句子里,就完全背离本义。这种错误用法往往因为望文生义——看见“三人”就联想到团队合作。类似的还有把“七月流火”误用作形容天气炎热,而它实际是指天气转凉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淆?我认为,成语的误用往往源于不求甚解的态度。就像“明日黄花”被误写成“昨日黄花”,只因人们更熟悉“昨日”这个时间概念。其实只要查证《苏轼诗集》中“相逢不用忙归去,明日黄花蝶也愁”的原文,就能理解这个成语专指过时的事物。
如何避免误用成语?有个简单有效的方法:遇到不确定的成语时,先看古人怎么用。比如《战国策》记载的“三人成虎”故事,讲的是魏国大臣提醒君王不要轻信谣言。这种溯源法不仅能帮助准确理解,还能发现成语背后的文化密码。就像“破镜重圆”不仅形容夫妻和好,更藏着徐德言与乐昌公主战乱中重逢的凄美传说。
现代生活中,成语依然充满生命力。网络流行语“细思极恐”脱胎于“细思恐极”,本质上延续了成语的凝练表达特点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创新使用和错误使用之间存在界限——前者需要建立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。就像玩魔方,只有先掌握基本公式,才能创造出新的组合花样。
说到底,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载体,每个字都承载着千年的智慧结晶。误用成语不仅会造成沟通障碍,更可能让文化传承出现断层。但也不必过于紧张,语言本就是流动的活水,只要多查证、多思考,就能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。下次再遇到不确定的成语,不妨停下来想一想:这个说法是从哪个历史故事里游出来的小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