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n qù dōng lái
成语解释:春天过去,冬天到来。形容时光流逝
成语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周史》:“不然,厉兵秣马,春去冬来,使贼兵疲于奔命,俟其势衰,收之未晚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状语、分句;指时光流逝
繁体字形:萅去冬來
英文翻译:From spring to winter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去: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去路。去向。从成都去重庆。他去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2.离开:去国。去世。去职。去留两便。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去。4.除去;除掉:去病。去火。去皮。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。5.距离:两地相去四十里。去今五十年。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去年。去秋(去年秋天)。去冬今春。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。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去听报告去了。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去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!⑿去声:平上去入。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去白娘子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去。捎去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去(=过去)。让他说去(=下去)。一眼看去(=上去)。
冬:1.冬季:隆冬。冬耕。冬眠。在北京住了两冬。2.(Dōng)姓。3.同“咚”。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哎,你瞅瞅这四季轮回,春去冬来就跟闹钟似的,咔咔就换场了!比如说啊,老张家院儿里的桃花刚谢,转眼北风呼呼一吹,嘿,枝头挂的全是冰溜子——这不就是“春去冬来”最直白的例子嘛!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:“这成语光说季节变化,有啥深层意思不?”嗐,说白了就是讲“时间不等人”呗!就像小时候总盼着寒假,结果一眨眼毕业工作了,这才回过味儿来——哎呀,青春咋跟春天的樱花似的,说没就没呢?
不过咱也别光顾着伤感,你品品这自然规律多有意思!比方说东北那旮沓,春天黑土地刚冒绿芽,农民伯伯忙着播种;等冬天大雪封山,人家早把秋收的粮食存地窖了。这不正应了那句老话嘛:“春种一粒粟,冬藏万颗粮”,生生不息才是硬道理!
要我说啊,这成语最妙的是让人学会“顺势而为”。就像我家隔壁王婶,春天开淘宝店卖汉服,冬天立马转型卖加绒旗袍,生意火得不行。你看,跟着季节走准没错,关键得活学活用不是?
最后唠叨句掏心窝子的话:甭管是春去冬来还是人生起伏,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。就像现在捧着手机看文章的你,与其纠结时光飞逝,不如立马给这篇文章点个收藏——指不定哪天想用这成语时,翻出来就能派上用场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