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g chá àn fǎng
成语解释:明里调查,暗中访问。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
成语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8回:“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,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调查了解情况
繁体字形:明查暗訪
英文翻译:investigate and publicly privately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查:[zhā]1.见〖山楂〗(山查)。2.姓。[chá]1.检查:盘查。查收。查户口。查卫生。查出病来了没有?2.调查:查访。查勘。问题还没有查清楚。3.翻检着看:查词典。查地图。查资料。
暗:1.光线不足;黑暗(跟“明”相对,下同):太阳落山了,天色渐渐暗下来。2.隐藏不露的;秘密的:暗号。明人不做暗事。3.糊涂;不明白:暗昧。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4.(颜色)浓重,不鲜明:暗紫。暗绿。
访:1.访问;探问:访友。来访。2.向人询问调查:访查。采访。
“明查暗访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先看个真实场景:某地居民反映水质异常,记者穿着便装混入社区,白天查看供水设备,晚上走访住户收集水样,这就是典型的明查与暗访结合。
为什么需要两种调查方式并用?某食品厂被举报使用过期原料,监管部门若大张旗鼓检查,对方可能提前销毁证据。此时暗访人员假扮采购商进入仓库,就能拍到真实库存画面,而官方随后亮明身份的抽样检测,则为整个调查提供法律效力。
职场中如何运用这个智慧?某互联网公司发现数据异常,技术主管先调取系统日志分析(明查),同时让运营专员以新人身份潜入用户群聊(暗访),结果发现是竞争对手雇水军刷量。这种组合拳往往比单一调查更有效。
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辩证看待这种调查方式。去年某网红餐厅被暗访曝光后厨乱象,虽然手段存在争议,但确实倒逼整个行业提升卫生标准。关键在于调查者是否守住法律与道德底线,避免让正当监督变成恶意窥私。
不同领域的应用差异值得注意。警方办案时,便衣侦查(暗访)和现场勘验(明查)必须遵循法定程序;而企业做市场调研时,通过官网问卷收集数据(明查)结合伪装顾客体验服务(暗访),则属于正当竞争手段。
最后看个反转案例:某小区多户被盗,物业明查监控无果,保安队长换上外卖制服连续蹲守,最终发现是伪装成快递员的惯犯。这说明明暗结合的调查思维,往往能在僵局中找到突破口。调查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,就像中医讲究的“望闻问切”要配合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