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íng
  • zhǐ
  • zhǎ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íng rú zhǐ zhǎng

成语解释: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,好象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。

成语出处:清·冯镇峦《读杂说》:“予于《聊斋》,钩清段明,明如指掌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明如指掌

英文翻译:like the palm of one 's own hand

明如指掌的意思
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
指:1.手指头:食指。五指。屈指。首屈一指。2.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“一指”,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:下了三指雨。这双鞋大了一指。两指宽的纸条。3.(手指头、物体尖端)对着;向着:用手一指。时针正指十二点。4.(头发)直立:发指。5.指点:指导。指示。指出正确方向。有问题请您指出来。6.意思上指着:这不是指你说的,是指他的。7.指望;依靠:指靠。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。

掌:1.手掌:鼓掌。易如反掌。摩拳擦掌。2.用手掌打:掌嘴。3.掌管;掌握:掌舵。掌印。掌大权。4.某些动物的脚掌:熊掌。鸭掌。5.马蹄铁:这匹马该钉掌了。6.钉或缝在鞋底前部、后部的皮子等:前掌儿。后掌儿。钉一块掌儿。7.钉补鞋底:掌鞋。8.加上(油盐等):掌点儿酱油。9.把:掌门关上。10.姓。

成语评论

明如指掌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清楚得像是看自己的手掌一样”,但你真的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吗?为什么古人偏偏用手掌来比喻“清楚”的感觉?

举个例子:老师上课时提到某个冷门知识点,结果全班只有小明能对答如流。这时候老师说:“小明对这个领域真是明如指掌啊!”这里的“手掌”其实暗含了“完全掌控”的意味——就像我们能随时看清手掌的每条纹路,对某个领域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说出门道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知识领域吗?当然不是!去年邻居王叔装修房子,从选材到监工全程自己操办。完工时他摸着新装的实木地板说:“这房子的每个细节我都明如指掌。”你看,这里既包含对装修流程的熟悉,又带着亲力亲为的踏实感。

不过要注意个误区:千万别把这个成语当望远镜用。比如“他站在山顶,对山下的景色明如指掌”这种说法就闹笑话了。成语强调的是深入理解,而非视觉上的清晰。就像我们虽然天天看手机屏幕,但要说对内部芯片工作原理“明如指掌”,恐怕没几个普通人能做到。
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在当代特别有现实意义。信息爆炸的时代,很多人在各个领域都是“略懂皮毛”,真正能对某个细分领域达到“明如指掌”程度的反而成了稀缺能力。就像上周遇到的烘焙师傅,光是面粉含水量对面包口感的影响,他能滔滔不绝讲上半小时——这种专业沉淀,正是成语传递的深层价值。

下次遇到需要强调“透彻掌握”的场景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比如项目汇报时说“我们对用户需求明如指掌”,比干巴巴的“非常了解”多了份笃定感。但切记别滥用,要是连泡方便面都说成“明如指掌”,可就贻笑大方了。

有个有趣现象:现代人手机里存着几百张照片,却未必记得清自己掌心的纹路。这或许提醒着我们:真正的“明如指掌”,不在于表面信息的堆砌,而在于用心观察与深度思考。就像老中医把脉时的专注,那份了然于胸的笃定,才是这个成语最生动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