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chù jǔ yíng
成语解释:绌:不足、不够。盈:有余、多余。当衰败之时,而强作奢侈之事。盈,通“赢”。同“时绌举赢”。
成语出处:清 吕留良《与董方白书》:“度所费不下数千金,时绌举盈,极为民害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時絀舉盈
英文翻译:When time is short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绌:1.不足;差:经费支绌。相形见绌。2.古又同“黜”。
举:1.往上托;往上伸:举重。举手。高举着红旗。2.举动:义举。壮举。一举一动。一举两得。3.兴起;起:举义。举兵。举火。4.生(孩子):举一男。5.推选;选举:推举。举代表。公举他做学习组长。6.举人的简称:中举。武举。7.提出:列举。举一反三。举个例子。8.全:举座(所有在座的人)。举国。举世。9.姓。
盈:1.充满:充盈。丰盈。车马盈门。恶贯满盈。2.多出来;多余:盈余。盈利。3.姓。
“时绌举盈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的核心意思是:在时间紧迫或资源不足的情况下,反而能高效完成目标。比如,同事小王接到一个三天后就要提交的项目方案,本以为他会手忙脚乱,结果他迅速理清思路、调动团队,最后不仅按时完成,还获得了客户好评。这种“倒逼效率”的现象,是不是很神奇?
为什么时间越紧张,反而可能做得更好?其实背后的逻辑是“压力转化为动力”。当人意识到没有退路时,往往会主动简化流程、聚焦核心任务。比如学生考前突击复习,虽然时间短,但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,反而能记住关键知识点。这就像拧毛巾——力气越大,挤出的水越多。
不过,这里有个关键前提:行动方向不能错。假设有人为了赶工而盲目加快速度,结果漏洞百出,这就不是“时绌举盈”了,而是“欲速则不达”。真正的智慧在于,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判断优先级。比如疫情期间,很多企业转型线上业务,虽然初期资源有限,但找准直播带货这个突破口,反而打开了新市场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下快节奏的社会。我们常抱怨时间不够用,但或许正是这种紧迫感激发了创造力。就像写论文时,拖到最后一星期才动笔的人,反而可能因为专注而写出更犀利的观点。当然,这绝不是鼓励拖延,而是强调在客观条件受限时,如何用积极心态化被动为主动。
生活中处处能找到印证。比如搬家前夜打包行李,平时纠结是否要扔的东西,这时候会果断处理;又比如临时被要求主持会议,反而能抛开杂念,发挥出超常的表达能力。这些场景都在说明:人的潜力往往在特定压力下才会显现,而“时绌举盈”正是对这种能力的生动概括。
下次遇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,不妨换个角度思考:限制条件也许能成为突破惯性思维的契机。就像跑步时绑沙袋训练,短期虽然吃力,长期却能增强体能。重要的是保持清醒头脑,把“不够用”转化为“精准用”,这才是成语传递给我们的生存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