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chū bīng xiāo
成语解释:消:溶解。太阳一出来冰就溶解。形容一下子消失了
成语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评话·晋史》:“石敬瑭见张守一说了这四句,心下自晓得这意义了,那病忽然更醒,如风行云卷,日出冰消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日出冰消
英文翻译:Rising sun and disappearing ice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冰:1.水在0℃或0℃以下凝结成的固体:湖里结冰了。2.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:刚到中秋,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。3.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:把汽水冰上。4.像冰的东西:冰片。冰糖。干冰。5.姓。
消:1.消失:烟消云散。冰消瓦解。红肿已消。2.使消失;消除:消毒。消炎。打消。3.度过(时间);消遣:消夜。消夏。4.需要(前面常带“不、只、何”等):不消说。只消三天。5.姓。
你听说过“日出冰消”这个成语吗?它字面意思是太阳一出来,冰雪就融化了,但实际用来比喻问题或矛盾随着时间推移自然化解。比如同事间因为误会争吵,第二天两人冷静下来后主动沟通,原本的隔阂就像阳光下的冰块一样消失无踪。
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:这种自然化解的情况常见吗?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。就像上周邻居装修噪音引发投诉,物业介入调解时,发现双方都愿意各退一步——施工方调整时间,住户也理解短期不便。这种相互体谅的过程,恰恰暗合了“日出冰消”的智慧。
有个有趣的例子发生在校园里。新生小明因方言口音被取笑,他选择用幽默化解:“要不我教你们方言绕口令?”原本的尴尬场面顿时充满笑声。这让我想到,主动创造沟通契机,往往比被动等待更能加速冰雪消融。就像春阳虽暖,若冰层太厚,也需要主动凿开透气孔。
有人可能疑惑:遇到原则性问题也能用这个成语吗?我的观察是,成语更适合形容非对抗性矛盾。比如朋友借钱未还,在保持沟通的前提下给予缓冲期,远比立即撕破脸更可能达成双赢。但若涉及欺诈等恶劣行为,就像南极永冻层,单靠“自然融化”显然不够。
现代职场中有个典型案例。某项目组因方案分歧陷入僵局,主管安排大家做用户调研。当共同目睹客户真实需求后,原本争执的AB方案居然融合出了更优解。这种“柳暗花明”的转变,正是集体智慧在时间催化下的自然结晶。
我常觉得这个成语藏着东方特有的处世哲学。它不强调激烈对抗,而是相信事物内在的变化力量。就像解冻的小溪终将汇入江河,很多矛盾需要的或许只是多点耐心,以及像阳光般温暖而不灼人的沟通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