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īng qí bì kōng
成语解释:旌旗:旗帜;蔽:遮蔽。旌旗繁多遮蔽天空。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,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军事
繁体字形:旌旗蔽空
英文翻译:enormous army
旌:1.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。2.表扬:旌表。以旌其功。
旗:1.旗子:国旗。红旗。挂旗。2.指八旗:汉军旗。3.属于八旗的,特指属于满族的:旗人。旗袍。4.八旗兵驻屯的地方,现在地名沿用:正黄旗。5.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,相当于县。6.姓。
蔽:1.遮盖;挡住:遮蔽。掩蔽。2.概括:一言以蔽之。
空:[kōng]1.不包含什么,没有内容:空洞(a.没有内容的;b.物体内部的窟窿)。空泛。空话。空旷。空乏。空空如也。空前绝后。凭空(无根据)。真空(没有任何东西)。2.没有结果的,白白地:空跑了一趟。空口无凭。3.离开地面的,在地上面的地方:空军。空气。空投。空运。[kòng]1.使空,腾出来:空一个格。空出一间房来。2.闲着,没被利用的:空白。空地。空额。空房。空缺。3.亏欠:亏空。[kǒng]古同“孔”,洞。
说到“旌旗蔽空”,你会想到什么画面?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旗帜数量极多,甚至遮蔽了天空的景象。比如在历史小说里,作者写道:“大军行至城下,旌旗蔽空,鼓声震天,守军顿时士气大挫。”这里的“旌旗蔽空”不仅描绘了军容之盛,更暗示了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“旌旗蔽空”而不是直接说“很多旗子”?其实这正是成语的魅力所在——四个字就能让读者脑补出漫天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动态场景。就像某次国际运动会上,各国代表队入场时,观众感叹:“这五彩斑斓的队旗简直要旌旗蔽空了!”此时成语既保留了历史感,又巧妙嫁接到现代语境中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现在也常被用来形容非实物的“气势”。比如在科技展会上,某品牌展区挂满宣传海报,有参观者开玩笑说:“他们家的广告牌都快旌旗蔽空了。”这种用法虽然偏离原意,却生动传递出铺天盖地的视觉冲击感,可见语言始终在活态演变。
在我看来,“旌旗蔽空”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正是因为它同时具备画面感和情感张力。当我们在纪录片里看到古代战争场景复原时,那些随风飘扬的军旗确实会让人瞬间理解成语背后的震撼力。不过也要注意,过度使用容易让文字显得刻意,就像做饭放多了盐——再好的调料也得适量才行。
下次遇到盛大场面时,不妨观察四周是否有类似“旌旗蔽空”的视觉元素。无论是商业街的促销广告,还是庆典活动的装饰布置,这种通过密集排列营造气势的手法,本质上和古代战场上的军旗阵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语言的传承,往往就藏在这些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