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àn fà wén shēn
成语解释:剪短头发,身上刺着花纹。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。
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七年》:“仲雍嗣之,断发文身,祼以为饰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剪短头发,身上刺着花纹
繁体字形:斷發文身
英文翻译:break hair and tatoo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身:1.身体:身上。转过身去。身高五尺。翻了一个身。2.指生命:奋不顾身。3.自己;本身:以身作则。身先士卒。身临其境。身为领导,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。4.人的品格和修养:修身。立身处世。5.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:车身。河身。船身。机身。6.用于衣服:换了身衣裳。做两身儿制服。
哎哟,说到“断发文身”这个成语,你听过没?这词儿乍一听挺唬人的,但说白了就是古人用剪短头发、身上刺花纹的方式表达态度。比如《左传》里提到吴越百姓“断发文身以避蛟龙”,这可不是为了耍酷,而是当时的人们觉得这样能在水里躲开危险,你琢磨琢磨,这脑回路是不是挺有意思?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这成语搁现在还能用吗?”嘿,问得好!其实啊,现在用它多半是比喻“打破常规”或者“表决心”。比如你朋友突然剃个光头去创业,别人说他“断发文身式转型”,意思就是彻底和过去划清界限,豁出去了要干大事儿,对吧?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公司里有个程序员突然转行做脱口秀,同事调侃他“你这属于断发文身式跳槽啊”,既点出了他跨界幅度大,又带着点佩服的意思。你看,这词儿用起来是不是比干说“改变”生动多了?不过得注意场合哈,要是真有人纹了个大花臂去面试,咱可别当面用这词儿开玩笑。
我个人觉着吧,这种老词儿新用特别带劲儿。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要“做自己”,其实和古人“断发文身”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——都是通过外在改变表达内在态度。不过话说回来,真要玩这种高难度成语,咱得摸准对方脾气,别整出误会来。
说到这儿,你可能要嘀咕:“那这成语和普通‘改变形象’有啥区别?”问得妙!关键就在“决绝感”上。比如同样是染发,临时起意叫“换个造型”,要是把留了十年的长发咔擦剪短,那才配得上“断发文身”的分量。说白了,这词儿自带破釜沉舟的戏剧效果,用对了能加分,用错了容易尬场。
最后提一嘴,现在有些汉服爱好者复原古代“断发文身”的习俗,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。既保留传统韵味,又加入现代审美,这种古今碰撞的事儿,说不定哪天这成语又得火一把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