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àn hū bù kě
成语解释:断乎:果断的样子;可:可以,能够。指坚决或绝对不能
成语出处:鲁迅《随感录》:“如何扫除?万万不能,也断乎不可!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斷乎不可
英文翻译:Never mind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乎:1.表示疑问或反问,跟“吗”相同: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2.表示选择的疑问,跟“呢”相同:然乎?否乎?3.表示揣度,跟“吧”相同:成败兴亡之机,其在斯乎?4.表示祈使,跟“吧”相同:长铗归来乎!5.动词后缀,作用跟“于”相同:在乎。无须乎。出乎意料。合乎规律。超乎寻常。6.形容词或副词后缀:巍巍乎。郁郁乎。迥乎不同。确乎重要。7.跟“啊”相同:天乎!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咱们先来唠唠“断乎不可”这词儿到底是啥意思。举个栗子啊,比如你朋友突然说要把你家传的紫砂壶借去腌咸菜,这时候你眉毛一竖:“这事儿断乎不可!”——嘿,这话一说出来,拒绝得那叫一个斩钉截铁,就跟焊死的防盗门似的,连个缝儿都不留。
有人可能要问了:“这成语和‘绝对不行’有啥区别嘛?”问得好!说白了,“断乎不可”就像个穿西装打领带的严肃大叔,既有文化底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。好比公司会议上,老板说“为了赶进度让员工连续通宵?断乎不可!”这话一出来,既表明了态度,又显得决策有文化分量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最近小红书上有个热帖,说00后实习生拒绝帮领导拿快递,直接甩了句“断乎不可”。要我说啊,这词儿用在这儿就挺妙——既守住了底线,又不像说“老子不干”那么冲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更爱用“达咩”这种网络语,老成语反倒成了个性标签。
那问题又来了:这词儿现在还能用吗?我的个人观点是,用对了场合它就是利器。比如教育孩子时,与其吼“不准玩手机”,不如正色道“沉迷游戏断乎不可”。这话里既有传统文化的韵味,又能让孩子感受到这事儿没商量余地,比干巴巴的禁止更有分量。
最后说个有意思的现象。去年故宫文创出过一组“古人拒绝指南”贴纸,其中“断乎不可”的销量特别火爆。要我说啊,这正说明现代人骨子里还是喜欢这种有文化质感的表达。毕竟在满是“栓Q”“绝绝子”的网络世界里,偶尔甩出个文绉绉的拒绝,反倒能让人眼前一亮呢。
总之啊,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扳手,关键看你怎么使。下次遇到必须明确拒绝的情况,不妨试试这句“断乎不可”,保管能让对方明白这事儿压根没得商量,还能顺便秀一波文化底蕴,岂不美哉?